交易本質和交易系統的理解

當你把利用市場微觀上的不合理性轉變為市場宏觀上的概率優勢;同時你再把同時點的盈虧對沖轉變為不同時點的盈虧對沖。這時的套利思維和咬死策略以及交易系統就別無二致了。

在市場上確定性是相對的,而不確定性是絕對的。套利原理的精髓就是在於不是與不確性對抗,而是在最大程度上將不確定性包容。其實一個交易者的成熟過程基本上能夠體現出這樣的軌跡。從與不確定性(虧損)的逃避到與不確性的對抗;從與不確性的對抗到對不確定性的接受;從對不確定性的接受到對不確定性的包容。最終交易者能夠超越不確定性的問題,而利用一絲的概率優勢來實現長期穩定獲利。這時的交易者已經不是非要利用必須看懂市場不可的預測來實現獲利。

至此,我們根本無法解決趨勢跟蹤系統的缺陷。那麼參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市場是一碗量子湯,他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指引。按照《臨界》的說法,複雜的現象並不可能具有常態分佈中的參數,而只符合“能量分佈法則”。由此看來,市場的本質是根本就沒有參數的,而我們又必須用有參數的技術來應對沒有參數的市場。進入投資市場後,我產生了一個重大的轉變,從對市場的探索,轉變為對自己內心的探索,這一點我們稍候再說。所謂參數的價值,並非來自於市場,而是來自於我們的自身。趨勢跟蹤系統中的參數,根本就不是什麼市場預測工具;而只不過是符合我們內心需求的資金管理工具。因為我們的環境不同、內心需求不同,所以參數的選擇也是不同的,僅此而已!更忌諱虧損次數的交易者,可以選擇更遲鈍的尺度;更忌諱虧損幅度的交易者,可以選擇更敏感的尺度;什麼都忌諱的交易者,就可以離開市場了。由此看來,交易是一項很個性化的事業,對錯、或者說選擇是需要因人而異的。

影響交易系統開發的偏向(用炒股手訓練軟件,不斷仿真訓練,快速提高炒股水平)

表象偏向:我們認為日條形圖就是市場,或者我們喜歡的某個指標就是市場。相反,他只是代表大量信息的一種捷徑。

可靠性偏向:你在歷史性測試中所使用的市場數據或者以實況形勢來到你面前的數據通常都是充滿了錯誤。然而,除非你認為那些錯誤可以也確實存在,否則就可能在交易和投資決策中犯很多錯誤。

彩票偏向:人們想控制市場,因此他們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入市上。不幸的是,一旦他們進入市場後,市場就會做市場相要做的事。交易的黃金規則就是“止損獲利”,與入市毫無關係卻與離市息息相關。

保守主義偏向:一旦你找到了一種模式,並且通過一些精選的例子證明他是有效的,就會盡所有可能避開說明他無效的證據。

隨機偏向:人們喜歡把市場假定是隨機的,並且有很多他們可以輕鬆交易的最高點和最低點。然而市場並不是隨機的。價格的分佈顯示市場隨著時間有無限的變化。此外,人們未能看到即使是隨機市場也可以有長期的走勢。結果,頂部和底部釣魚是最困難的交易類型。

理解需要偏向:我們試圖理解市場的規律並且為任何事情找到理由。這種想找到規律的企圖會阻礙人們跟隨市場大流的能力。因此我們看到的是想要看到的,而不是真正發生的。

影響交易系統測試的偏向

自由度偏向:我們想優化自己的系統,並且相信越是把數據操作的與歷史溫和,就能更好的理解交易。其實不然,如果你只做最小量的歷史測試的話。就能更好的理解交易或投資觀念是如何起作用的。

事後錯誤偏向:系統開發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數據,而在現實交易中,這種事情是根本不會發生的。比如,如果你把今天的收盤價當作因素考慮到你的分析中,那麼你的測試就可能做得非常好,特別是你想在收盤前離市。

保護不夠偏向:人們未能知道頭寸調整和離市策略是交易的關鍵部分。相反的,他們在一次交易中經常拿太多的資本去冒險。

影響系統交易的偏向:

賭徒謬論偏向:人們認為在一次輸局之後贏的機會就會上升,或者在一次贏局之後輸的機會就會大一些。

獲利時保守及虧損是冒險的偏向:人們喜歡快速的獲取利潤,而給虧損留一些餘地。這使他們產生自己是正確的錯覺,而其實他們真正做的卻是“截短他們的利潤,讓損失擴大。”

“當前交易或者投資必須是正確的”偏向:這個偏向可能是這些偏向中最根本的一個。然而正確與否與賺錢根本毫無關係。

成功投資的六個關鍵因素

可靠性:或者說有多少時間是在掙錢的。他等於你所贏利的交易次數除以總的交易次數。

利潤和虧損的相對大小:當以可能的最小交易水平時。假如你交易失敗每股虧損1美元,但在成功的交易中賺取了1美元,那麼你的利潤和虧損的相對大小是一樣的。如果你成功交易每股獲取10美元的利潤,而在失敗的交易中每股只有虧損5美元的話。相對大小就會很不同:現在是10比5。

投資或交易的成本:由於執行成本和佣金等,無論你什麼時候進行交易,對你的賬戶大小來說都是一種破壞性的壓力。

出現交易機會的頻率:現在假設前三個因素(成功率,盈虧比,點差)是固定的,那麼他們的組合效應取決於你進行交易的頻率。

交易或投資資本的規模:前四個因素對你賬戶所產生的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賬戶的規模。

頭寸調整模型:或者說你一次交易多少交易單位。很顯然,你每次贏利或虧損的金額就要乘上交易的頭寸數。

交易系統的前景(用炒股手訓練軟件,不斷仿真訓練,快速提高炒股水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交易系統的本質就在於相信技術指標。他與上個世紀出現的技術指標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他們同屬於統計學的範疇,甚至部分技術指標被循環使用就能組成一個簡單的交易系統。當然對於那些只能給出提示,但並不能組成循環使用的技術指標而言,交易系統還是與其有不同之處的。由此看來,交易系統把更多用於分析的技術指標擋在了門外,而給予交易者循環使用能夠組成交易之環的技術指標的一些信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交易系統的本質就在於相信技術指標。這種包容缺陷、宏觀評價、尊重技術的寶貴思想確實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在我看來,交易系統的精髓不在於“系統”,而在於“交易”。也就是說,交易行為能否產生良好的效果,並不取決於系統的本身,而是取決於交易者的自身狀態。沒錯,好的交易系統能夠使原本已經能夠獲利的交易者獲利更多,但卻對原本只能虧損的交易者沒有任何幫助。

對於作為新鮮事物的交易系統而言,它必然會經歷其他新鮮事物所走過的遵循軌跡。就像上個世紀出現的技術指標一樣,經歷了從陌生、接受、狂熱、平穩、淡忘的歷程。我曾經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位交易者談論技術指標的頻率越高,就說明這個交易者的水平越差。”事實上,大眾對於技術指標的關注程度已經大大小於十年前。是否交易系統在幾十年以後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呢?

對於優秀的交易者而言,技術指標同交易系統是絕對等效的。我個人就是用簡單的趨勢跟蹤指標作為自己簡單的交易系統。明白我的意思嗎?武器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者的能力。對於交易而言,無論是技術指標還是交易系統。起作用不是他們本身,而是使用者的信仰體系、心境、動機、目標等等。

我的意思是,如果不從人類的本性入手,再好的工具都不能產生任何的效果。這就是本章並不側重於交易系統的開發、介紹等等內容,而是更側重於使用交易系統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你不能認同並且做到我的觀點,那麼給你再好的交易系統都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你能夠認同並且做到我的觀點,那麼具體使用什麼樣的交易系統對與你來說已經並不重要了。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別人,請朋友們相信自己,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正確率同賠率是互損的。即使全部交易環節都採用隨機操作,那麼正確率與賠率的乘積應該等於50%。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任何交易技術將期望收益略微的提高,那麼我們就可以具備期望收益優勢。而這種期望收益優勢在反覆的操作中被不斷的疊加,那麼就能產生真實的鈔票。如果這種操作週期足夠短的話,那麼就可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驚人的利潤!而這種驚人的利潤在長期的複利效應下,就能產生根本不可能出現的“市場怪物”。

如果站在市場怪物不可能存在的前提下,那麼越短的交易週期,就必然會使期望收益降得越低。同時我們略微的期望收益優勢,還會被交易成本所大量吞沒。但這與事實並不相符,我們可以輕鬆找到短線快速獲利的案例。那麼結論就只能是獲利速度與穩定性是互損!而穩定性說明什麼呢?穩定性可以理解為交易結果與理論值的方差,或者是期望收益未來可能變化的幅度。在我看來,穩定性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參數。他是決定著交易者生死存亡的問題,穩定性差意味著被掃地出門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期望收益是正值,但只要交易結果方差足夠大的話,我們照樣可能血本無歸。如果說,交易者第一目標為“不亡”,那麼我們就必須追求穩定性!

提高穩定性就必須降低獲利速度,也就是說在期望收益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操作週期。如果是期貨市場的話,那麼上面的說法還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倉位!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越重的倉位就能產生越大的獲利速度。期望收益是每位交易者所追求的,那麼交易者的陷阱就只剩下重倉與短線!

正確率的本質到底說明什麼?正確率的高低,同預測水平的好壞並非具有絕對的相關性;而與離市策略具有更大的相關性!理論上講,即使在隨機開倉的情況下,只要止損的幅度數倍於止贏的幅度,那麼正確次數就能數倍於虧損次數。所謂高正確率只能說明利潤是被眾多的人(次)平分,而虧損是由少數人(次)承擔。由此看來,股民的高正確率,只能說明“利潤兌現、虧損掛起”的癖好在起作用。簡單的說,對於一定數量的利潤而言。多數交易者希望是由更多的盈利次數與更少的虧損次數組成;而我希望由更少的盈利次數與更多的虧損次數組成。

交易者更願意確定利潤,而逃避虧損的本能,正好為我們找到了獲利的武器。我再說一遍,所有具有再現性概率優勢的交易方法,完全是來自於人性的不對稱性使得市場產生的不對稱性。像大眾對待利潤那樣對待你的虧損,你就能長期盈利! (停損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