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了太多东西的家校群,把中国几千万的留守儿童挡在了群外

微信群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在很多时候却承载了不该承载的一些东西,今天我们聊聊家校群。

家校群是一个很多家长恨得牙痒痒却不得不唯首是瞻的地方,但是家长苦点累点或者受点委屈都可以忍,因为自己孩子的学习自己照顾到了,但是中国还有几千万的留守儿童,他们该怎么办?

承载了太多东西的家校群,把中国几千万的留守儿童挡在了群外

这是发生在老家的事,我的老家位于河南省的一个小县城内,我有个弟弟,目前读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学英语,所以班里除了家校群外,又建了一个英语群。老妈对英语一窍不通,所以把我也拉进群了,有什么事情好及时处理。相比于这位奶奶,老妈是幸运的,不会玩微信,有我教她,在辅导弟弟学习方面有困难,也有我帮忙。自从建了家校群,老妈从一个以前只用按键机的家庭主妇变成了一个头条微信刷的溜到飞起的人,但这是被家校群逼的,因为老妈老花眼,相比于手机,它更喜欢看电视,如果不是为了弟弟的学习,她根本不会换智能机。

河南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很多人的挣钱方法就是外出打工,但外出打工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尤其是农村更为普遍。

承载了太多东西的家校群,把中国几千万的留守儿童挡在了群外

由于父母或者一方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的监护情况要么是隔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要么是寄养(亲戚)监护,要么是单亲监护,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尤为缺失,现在又遇上家校群,让这些留守儿童更是雪上加霜,因为他们还有可能面临着学校教育的不可控。

家校群本应该是代替家长会的一个工具,但是现在的家校群却承载着不应承载的一些东西。

老师留作业,以前是留给孩子们,现在是留给家校群里的家长们;

老师批评谁,以前是针对孩子们,现在很自然家长们也连坐了;

一些通知、关注公众号、注册某些网站也是发到家校群里;

讲解问题、家长反馈,家常琐碎,更是在家校群里。

家校群,现在已经成了某些老师们的第二课堂,而参与其中的不但是老师和孩子,还有家长,这不,10月14日,人民日报曾报道过一则案例:“家长没批改作业,老师在群里点名:将来孩子和你一样可悲”。

承载了太多东西的家校群,把中国几千万的留守儿童挡在了群外

在批改作业都需要家长参与的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该怎么办?让他们已经年迈的爷爷奶奶换个智能机学着玩微信?还是说让他们开始学英语?亦或是把他们的爸爸妈妈拉进群里远程家教?

家校群把简单的沟通变得臃肿,把更多的责任分配给家长,让那些本就力不从心的留守儿童监护者对教育感到更加无能为力。如今,家校群内已变成了溜须拍马、炫富攀比、聚众唠嗑的欢乐场,而那些留守儿童们却在群外不知所措。

或许,只有解散家校群,回到最初的家校沟通方式,孩子们才不会受到更多的伤害,老师和家长也会更轻松。

承载了太多东西的家校群,把中国几千万的留守儿童挡在了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