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陵被盜,唯有他的墓葬跑到黃河地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

說到漢朝,歷代史學家和普遍瞭解歷史的人們,都知道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

西漢是漢高祖劉邦建立,漢初三傑指的就是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韓信,謀士張良,丞相蕭何.

西漢後期統治者都懦弱無能,政治腐敗.社會矛盾逐漸激化,最終在王莽登基為帝以後,西漢滅亡。

而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經過數年爭戰,最終結束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為了表示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歷代帝陵被盜,唯有他的墓葬跑到黃河地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

但就是這麼一位開國皇帝,最後的陵寢卻是在黃河地下。

眾所周知,中國人最講究風水,但凡有點能力,普通老百姓也會給自己找個,風水好的地方做陰宅

所以帝王陵墓地一般都是背靠青山,面朝大河的絕佳風水寶地。更何況是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秀。

有的人說劉秀的墓葬之所以葬在黃河泥灘裡,是他不聽話的兒子乾的,

這顯然不可信,因為據史料記載,劉秀的帝陵建於公元50年。建陵的時候劉秀的皇帝還當得好好的,

不可能自己把自己葬在爛泥潭裡。

還有一種說法是,劉秀一生比較廉政,愛民如子,死後不想佔用農民的土地

這種書法也不可信,因為劉秀墓葬佔地面積才25畝,周長487米。高是將近20米

同樣是皇帝的秦始皇帝陵佔地7萬五千畝,漢武帝陵墓佔地一萬多畝,

就連以體恤民情著稱的唐太宗李世民,墓葬也佔地上千畝。

劉秀好歹也是個皇帝,墓葬不可能這麼小,更何況當時東漢初年,天下剛結束戰亂,人少地多,所以土地沒有

那麼金貴。陵墓建在黃河裡,在水下搞工程,難度大,花費工程部說,更勞民傷財

歷代帝陵被盜,唯有他的墓葬跑到黃河地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

歷代帝陵被盜,唯有他的墓葬跑到黃河地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

所以唯有一種解釋

劉秀墓所在地,雖然是一片爛泥灘。可在當年它確是一個所謂的風水寶地。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劉秀墓之所以會建在黃河河灘上,在水下建墓,是因為它防盜。

黃河河灘上全是流沙結構,盜墓賊根本挖不進去,

所以直到今天整個劉秀陵墓都沒有發現過被盜的痕跡,因為有黃河裡的水保護。

現如今劉秀的,漢光武帝原陵已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鐵榭村。

愛旅遊或者去洛陽的朋友可以親自去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