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五招搞掂龜苗咬尾!

前方高能!五招搞掂龜苗咬尾!

在養殖龜苗的過程中,最令養殖戶頭疼的恐怕要數龜苗間的咬尾問題了。由於咬尾的現象比較普遍,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預防,那麼很有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畢竟咬尾具有較大的蔓延性,一旦制止不了苗頭,你就會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斷尾龜”甚至是“無尾龜”!


前方高能!五招搞掂龜苗咬尾!


前方高能!五招搞掂龜苗咬尾!

為什麼說龜苗的咬尾比較令人困擾呢?因為這種咬尾現象並不屬於反常現象,和生病不同的是,咬尾往往沒有什麼徵兆,大多數和龜苗本身的生存本能和性格特徵有關。根據神龜網對眾多龜友的調查情況來看,造成龜苗咬尾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四種:

1、養殖密度過大,致使搶食的競爭性變強。
在龜的各個年齡段裡,龜苗階段是開食性較強的一個年齡段。養殖密度大說明龜苗數量多,如果投餵不均勻或者投餵量不夠,可能會使一些搶不到食物的龜苗“心裡不平衡”或者因為太餓就去咬同伴的尾巴。因此保持一個合理的養殖密度至關重要。 2、另外,在投放肉類食物時,某些肉類會殘留有些一些粘性較強的肥膩部分掉落到龜池裡。這些食物殘渣如果不小心黏在了龜苗的尾巴上,會被同類誤認為是食物,見到後便會去啃咬。對此,在投餵食物後,應當及時清理殘留的食物殘渣。 3、關於投食需要注意的另一點是,如果投放的食物過於單一,長期只食用一種食物而產生的厭惡情緒的龜苗會因為“嘴饞”、“想嚐嚐鮮”等誤食同類的尾巴。也有的說法說是如果長期投放麵包蟲等條狀食物時,由於龜苗的尾巴酷似長蟲,因此也存在著被啃咬的可能性。 4、除此之外,如果光線過於明亮,對於已經被咬傷尾巴但又未被及時發現的龜苗來說還是挺危險的。如果尾巴被咬出了肉白色的部分,而龜苗間彼此又看得太清楚,有部分在投食中沒吃飽的龜苗會因為飢餓而去啃咬這些已經受傷的龜苗。放任不管,尾巴便會越啃越短,要是咬到洩殖孔就十分麻煩了。所以,在給龜苗投食的時候最好能在較為昏暗的環境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