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衆心理有多強?影響力六大武器之三——社會認同

從眾心理有多強?影響力六大武器之三——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是什麼?】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沒人會想得太多。”社會認同原理認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人們往往容易以別人為參照,如果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同樣的事情,人不自覺的就會認為別人的行為是有效且合理的,特別是在感覺不確定性很大的時候。外在表現就是從眾的心理和行為。

【為什麼社會認同有效?】

在原始時代,人們經常需要快速決策,從眾就是最快而且有效的方式。因為從眾可以把複雜的思考和行為簡化,而且跟隨大眾大多數時候都是正確的,即使錯了也不是自己一個人錯,還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同,這樣的行為機制就被不斷保留,並強化到了基因裡面。所以人天生就有社會認同的需求和從眾的傾向,這完全是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式的。

之前看過一個日本的綜藝節目,節目組安排10名實驗員靜靜地站在電梯裡,並且背對著電梯口,那麼當陌生人走進電梯時,通常會感覺奇怪,但是大多數最後都會轉過身去,擺出相同的姿勢。這就是社會認同原理的力量,平常被認為可笑的行為,只要足夠多的人做,自己本能的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做出同樣可笑的行為。

而就社會認同而言,人們不僅會受到別人行動的誤導,而且也會受到別人不行動的誤導。比如我們經常看到新聞上很多人經過一個受傷者見死不救的新聞,覺得那些人太冷漠,其實大多數人都一樣,因為別人沒有行動,就覺得這是對的行為。這時候需要及時阻止這樣的不作為行為擴散,如果是自己要尋求幫助,就指定一人來幫你。如果是別人需要幫助,就做第一個上前的人。

【社會認同原理怎麼用?】

社會認同原理有兩個條件:1.不確定性很大或是有壓力的時候;2.相似性。也就是說,在不確定性比較大的時候,我們會根據別人的行為來判斷什麼是正確的,尤其是在我們覺得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時候。

所以在想要影響別人選擇的時候,可以利用從眾心理,製造一些假象或者不動聲色的說一下已經有多少人參與,就更容易達成目標。比如一些奶茶店,就會用付費或者優惠的形式吸引很多人來排隊,造成很受歡迎的假象,而普通人正常也會選擇排隊人多的奶茶店。

再比如拼多多的廣告:“3億人都在用的購物App”,就是利用的社會認同心理。其他的比如香飄飄奶茶,加多寶涼茶的廣告中就經常出現利用從眾心理的文案。如果希望某人不做什麼事,也可以說一下對方討厭的人,有多人在做這樣的事。

而在廣告和商品促銷中,社會認同發揮的重要作用可能超乎人們的想像。所以才有那麼多廣告商意支付大量的費用,就為電影中某個一閃而過的的鏡頭。我們可能覺得沒用,但是不斷的有廣告商願意安排這樣的預算,說明效果還是不錯的。

【避免從眾】

現在很多商家為了促成轉化,都會顯示多少多少人購買了這個商品,比如拼多多。而有些信息甚至是偽造的,只是為了讓你相信很多和你一樣的人做出了這種選擇。

由於壓力能夠加強社會認同效應,有些卑鄙的機構會操縱目標群體,讓他們進入封閉的環境,因為封閉的環境強化了那些騙子和率先購買者的社會認同效應,而壓力則使目標群體更容易受到社會認同的影響。比如一些傳銷組織或是邪教組織,經常就會用這樣的手段。

自己在做決策的時候,如果發現有人想利用這個心理來影響自己的選擇,需要保持警惕,看看自己真的需要,還是因為很多人買促發了心裡的動機。如果你自己不需要,就不要被這些因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