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HR差点毁了……

这名HR差点毁了……

A先生是一名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的HR,主要负责招聘。由于该企业大部分是老员工,人员流动性较小,所以他的招聘工作处于一种有需求就招,没需求就无事可做的工作状态。

无事可做是多少人理想的工作,但让人羡慕的A先生却在2017年年初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先来看看他平时都做了哪些事情,怎么好好的就得了抑郁症呢?

他每天会花很长的时间在上班的路上

工作的地方距离家很远,乘地铁的这段时间变得冗长而且毫无意义。

这名HR差点毁了……

无事看狗血又冗长的电视剧

无聊的时候,即使是一部狗血又玛丽苏的电视剧,也总要去看一看。他看完还不忘去感慨一下故事里的人生,编剧笔下再狗血的剧情最后也会让主角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而他除了两个黑眼圈,什么也没有...

逛了几个小时淘宝商城之后发现要买的东西还没有买!

他几乎每天都会打开购物APP,里面都是满目琳琅的商品首页,看着新品打折的字样,点击+购物车-减购物+购物车,重复操作几次后也没有下定购买的决心。

这名HR差点毁了……

网络不好的时候,还非要各种刷,等了半天等出来一条广告

他们公司无线网络不太好,想刷手机的时候,偏偏网络不好,他都会耐心的等待看看到底会刷出来什么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去刷手机,总归无聊的时候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整天乱想、担忧。然后后悔以及抱怨不该胡思乱想

多半无聊人的生活都会和胡思乱想和担忧挂钩,没有需要操心的正事,就只好胡思乱想。他经常会抱怨自己的生活状态,后悔之前的决定和选择,各种复杂的负面情绪一大堆,然后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这上面,最后什么也没做。

这名HR差点毁了……

对于很多叫苦连天的招聘专员来说,他是幸福的;可是对于他来说,人生是不幸的。

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他,抱怨着无趣的人生。他想辞职改变生活,却又不敢辞职,因为他害怕,怕丢掉这人人都羡慕的工作后,再没有企业愿意雇用他...

可是他没有意识到他的怕主要源于他自身。

没有意义的工作状态,让他整日郁郁寡欢。长期的情绪低落让他患上了抑郁症,他觉得生活无望,就连发朋友圈的状态也不是很乐观。

这名HR差点毁了……

我们的咨询顾问发现他的状态很不对(在肯家活动中加过好友),决定为他做点什么。

顾问巧妙地找话题跟A先生沟通,在了解到他的工作状态后,主动给予他鼓励和帮助,协助他规划工作、帮助他实现人生的价值。

告诉他如何在工作中把握提升工作技能的机会,让他化被动为主动

这名HR差点毁了……

身为招聘专员,到底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

精进目前岗位的工作,并做好分析,总结和梳理。

工作任务不多的时候,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些分析,总结和梳理。如企业人员流失率、招聘需求分析、渠道分析、招聘计划的沟通、入职后人员的状态跟踪等等。

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再继续创新,不足的地方可以想一些改进的方法,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复盘,就可以获得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后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事半功倍。

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并虚心向上司请教,可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工作任务。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虚心向上司请教,但是别把难题直接丢给上司,可以附上相应的图表数据和自己的想法,当上司看到你主动积极,他/她会更乐意去指导你。如果你能够很好地完成现有工作任务,上司才会考虑把一些更有难度的工作任务交给你,让你获得更多磨练和成长的机会。

这名HR差点毁了……

分析自身优劣势,未雨绸缪,做好规划。

自己要尝试着学会了解自己,清楚自身的优劣势,并充分的发挥出来。如你精通单个模块,可以边工作边尝试,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慢慢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路线。30岁之前是人生最好的试错期,好好尝试,好好珍惜,未雨绸缪,做好规划;

尝试加入行业学习交流群,在分享交流中获得提升。

分享交流是获得提升的另一种好方法,可以尝试加入当地的一些行业学习交流群,分享一下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或有经验的案例等,可以跟更多小伙伴进行思想交流碰撞,从而获得提升;

做好本职工作外仍有余力,可适当帮助其他同事分担与本职工作有联系的部分工作,增加磨练和成长的机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之后,空余时间也可以帮助别人做一些跟自己职业发展相关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增加磨练和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容易给大家留下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好印象,在自身工作有困难的时候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援助之手,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保持充电学习的状态,并尽量做到学以致用。

人的成长和前进的道路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自己由一个幼童到一个成人,社会的进步都证明了这一点。知识就是财富,有知识才得以在这个社会立足。

这名HR差点毁了……

听了顾问的建议,A先生在2017年进行了转变,工作上认真好学,除了虚心向上司请教,还会自己定期总结,并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做梳理。刚开始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会感到有些棘手,但随着总结的经验次数多了,慢慢地也就变得比较得心应手了。

公司的招聘渠道不多,A先生又想着通过其他的方法去拓宽招聘渠道,比如报名参加线下培训活动,留意行业交流群的信息,通过活动去认识更多的朋友,积累人脉;留意是否有换工作的意向需求等等。

企业当时只为A先生的上司制定了招聘指标进行考核,A先生其实大可不必做这些,但随着A先生慢慢把招聘渠道,招聘需求与实际到岗人员分析,人员流失率等等...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向上司汇报工作时,上司开始对他有点“刮目相看”了,觉得这名员工值得悉心栽培,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下意识地安排一些稍有难度的工作给他,让他可以得到更多的磨练,并作适当的点拨。

这名HR差点毁了……

自身的努力,加上上司有意识的“栽培”,让历经了大大小小事情磨练的A先生成长特别快,慢慢的他已经能够在单个模块独当一面了,在日常工作互动中,也给其他部门同事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就在不久前A先生的上司因工作出色将被公司调到总部工作,他的上司极力推荐让他担任自己原来的职位,在总经理了解其他部门同事对A先生的印象时,同事们也如出一辙的好评,于是A先生被委以重任,顺利踏上了职业的快车道。这正应了那句话“越努力,越幸运,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这名HR差点毁了……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只是有一些看似暂时“没用”的路,会在未来某一天终用得上。只有不断地学习、增值,才能让

自己越来越“值钱”,更好地面对职场35周岁敏感期,或者说中年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