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臨床工作中,輸液滲出雖然難免,但這一起輸液滲出後的處理,值得每一位臨床帶教老師和護士長們深思。

案例分享:輸液滲出,你真的會按壓嗎?


週一早上8:40,我查房到39床。發現一男性腫瘤患者正在輸液中,輸注的藥物是參麥注射液,輸液滴速正常。但低頭一看,發現患者使用的是一次性頭皮針(暫且不討論一次性鋼針零容忍的問題),局部已經滲出腫脹。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我立即把輸液器調節器關掉,並按呼叫鈴(測試責任護士能否在一分鐘內應鈴)。

不到一分鐘,實習護士小劉就過來了。我讓小劉評估一下患者的輸液情況。小劉很快就發現患者輸液局部腫了,立即予拔針處理。

小劉拔針後讓患者接著按壓,告知患者自己去彙報帶教老師,說罷轉身欲走。

我一看患者的按壓手法與部位不對,立即糾正了患者的按壓手法和部位,並告訴小劉以後要向患者交代好按壓的注意事項。小劉點頭表示理解。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① 正確按壓手法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② 錯誤按壓手法


小劉同學真的明白了輸液拔針的按壓方法嗎?其他兩位實習同學也會了嗎?

我問你答:輸液知識知多少

下午,我決定考考今天上班的三位同學對輸液滲出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於是臨時拉了一個群。我先發了一張圖片,讓同學們獨立思考並回答問題: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不約而同,三位同學一致回覆:輸液外滲。

我接著問了他們另一個問題:什麼是藥物外滲?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三位同學很不錯,基礎知識還是比較紮實的。最後,我公佈了答案:藥物滲出。同時又給他們佈置了家庭作業:藥物外滲與滲出的區別。要求他們下班後查找好資料在群裡進行回覆。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知識鏈接:藥物滲出&藥物外滲

藥物滲出:指靜脈輸液過程中,非腐蝕性藥液進入靜脈管腔以外的周圍組織。

說明:藥物滲出是指非腐蝕性藥液進入靜脈管腔以外的皮下組織,可引起組織的腫脹不適,但通常不會引起組織出現壞死等嚴重問題,常見的藥物有:0.9%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B6等。

藥物外滲:指靜脈輸液過程中,腐蝕性藥液進入靜脈管腔以外的周圍組織。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化療藥物外滲表現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說明:藥物外滲是指腐蝕性藥液進入靜脈管腔以外的皮下組織,局部組織出現紅腫、疼痛,甚至出現水皰、潰瘍、壞死。嚴重者需進行外科清創、植皮,甚至喪失肢體功能。常見的腐蝕性藥物包括部分化療藥物和血管活性藥,例如長春新鹼阿黴素、去甲腎上腺素等。

接著我又發了第2張圖片。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繼續提問: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三位同學也一一進行了回覆。最後我公佈了答案: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並在網上找了兩張示意圖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知識鏈接

靜脈穿刺時,多數情況下會有“兩個穿刺點”,一個是進入皮下的穿刺點,另一個是通過血管壁的穿刺點。兩個穿刺點之間往往會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只按壓住皮膚處的穿刺點,而忽視血管處的穿刺點,則血液就會從血管處的穿刺點流入皮下組織形成淤血。

最後提醒他們,除了護士要知曉正確的按壓方法,還需要告訴病人和家屬掌握正確的按壓方法。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輸液結束拔針時,記得向患者交代三句話:

第一句:請用拇指豎著按(或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橫著按壓)!

第二句:不要揉!

第三句:多按一會兒!

其實,作為一名護士,對於輸液相關知識的掌握是無窮無盡的,除了現有的研究結果,還有很多未知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索。最後,我還佈置了他們其他的兩個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在臨床實踐中帶著問題去思考和複習理論知識。

舉一反三:一起輸液滲出引發的思考


標準條文:藥物滲出與藥物外滲的處理

記住兩點:

1、應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輸液,抬高患肢,及時通知醫師,給予對症處理。

2、觀察滲出或外滲區域的皮膚顏色、溫度、感覺等變化及關節活動和患肢遠端血運情況並記錄。

條文說明:

1、當發生藥物外滲時:用原針連接注射器儘量回抽滲漏於皮下的藥液,拔除留置針,不宜用力壓迫穿刺部位,標記外滲面積,拍照留存圖片,根據藥物種類、性質給予冷(熱)敷或採用合適的拮抗藥等。如出現水皰,儘量保持水皰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熱敷;直徑大於2cm的水皰,消毒後予針頭從水皰邊緣抽吸,避免表皮破損;不要在外滲部位的下方再次靜脈穿刺。做好相關記錄,包括藥物名稱、發生時間、部位、導管類型、患者體徵以及處理措施等。

2、當發生藥物滲出時:觀察腫脹程度,進行對症處理並做好相關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