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从来没想过 百度会进入汽车领域

欢迎大家关注爱车广播站。本文节选自李彦宏发言。

李彦宏:从来没想过 百度会进入汽车领域

18年前,当我刚刚创立百度的时候,恐怕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和汽车工业有这么紧密的联系。事情的发展非常快,这也是为什么大约在五年多以前,百度开始进入了汽车领域。

从2012年开始,百度意识到人工智能深刻意义。因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会逐步进入使用阶段,会改变一个个传统的工业,所以我们开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造百度的搜索引擎,以及一些相关的服务。但是到2013年的时候我们又发现,其实人工智能真正能改变的另外一个大的行业,就是汽车。

2013年,百度成立了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这个团队后来发展投入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多。2015年的时候我们成立了自动驾驶的事业部。去年4月份百度宣布Apollo平台的开放,这件事的背景也非常简单,不仅百度意识到人工智能会对汽车工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很多的、原来的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厂商,以及芯片等等汽车工业的上下游,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人工智能会对汽车工业产生巨大影响。现在,除了整车厂在投入无人驾驶的研发之外,也有很多创业型公司投入了无人驾驶的研发。

大家都在做,且在独立做,那么就很难避免重复制造的情况。所以2017年,我们觉得,与其每个人都重走一遍我们走过的路,何不把已经积累的东西开放出来,大家一起分享,原代码也好,数据也好,百度有的大家就都有。

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很多车厂,以及其他领域合作伙伴的响应,所以今天的Apollo仅仅开放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驾驶生态,我们有接近130家的生态合作伙伴,包括刚才戴姆勒也是百度的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在Apollo这个平台上。以及其他的整车厂,其他的Tier 1、Tier 2、芯片厂商、科研机构等等等都在使用Apollo平台。

Apollo平台是技术平台,真正要进入使用,进入商用,还需要和每一个车厂进行合作,还需要通过实际的路测检验。所以,当我们发布了这些技术以后,可以看到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各显神通,做了各种各样的适配。智能驾驶领域也出现很多新物种,像无人驾驶的货运车,没有驾驶员,也没有乘客,可以在封闭的园区里,比一般的汽车小很多的体积,可以跑来跑去。公园里清扫垃圾的车辆可以在凌晨的3、4点钟,公园里没有人的时候可以安全地跑起来。

今年7月份,百度和厦门金龙一起合作的阿波龙迷你巴士,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商用无人驾驶汽车。阿波龙现在已经安全运营了超过1万公里,也载了超过1万人次去体验。阿波龙落地在20个场景,到目前为止是零事故率,而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正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

事实上,当一个个的合作伙伴要开始拿着Apollo的技术去到实际场景中应用的时候,我们自己也非常担心,万一出一点事怎么办。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一个小小错误,使得整个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速度会降下来,大家都会害怕,我们也会害怕。

这方面我们做了特别多的努力,所以Apollo平台今天已经进化到3.0,新增的代码中有50%以上的代码都和安全有关。说得再天花乱坠,这条过不去也无法进入使用状态。这是我们在过去这一段时间,尤其是过去一年的探索中,应该说是体会最深的一点。

有了智能车还不够,汽车产业、智能网联这样的产业非常大,涉及很多环节,这些环节不仅仅包括车,也包括基础设施。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以前讲马路,马路以前真的是跑马的,跑马的路和跑汽车的路显然从基础设施上是不一样的。跑马的路可能不是柏油路也没问题,跑马的路也不需要有红绿灯。这些我们今天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可能一百多年前就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变化。

那么今天,当汽车越来越智能,甚至憧憬可以取代掉人类驾驶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道路的基础设施,也必须要跟着改变、改造。既使是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讲,那么改造基础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知道,自动驾驶的汽车很多都需要依赖极其昂贵的激光雷达实现,激光雷达每一辆车都配一个,每一辆车的成本都会增加10万元。但如果我们把激光雷达配在道路上,很多的车就可以共享激光雷达,成本就会大大下降。在这方面,中国也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在全球都是非常领先,也是非常愿意投入的,我们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等,这些的投入在过去的几十年让全世界都感觉印象非常深刻。

对于大城市来说,建了好多高速公路,建了好多停车场,建了好多立交桥,甚至建好多地铁,再建已经没有空间了,新的基础设施需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交通问题是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每天上班单程要一个多小时,大多数时候不处在拥堵状态,那是本来可以走五环的我要走六环。传统的交通拥堵数据中不把这个东西统计为拥堵造成的损失,但其实除了多交几十块钱的过路费以外,也多耗了很多的汽油。

这样的事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以及相应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换代,通过红绿灯上面的路测设备,不管是激光雷达,摄像头,拥堵的状况应该是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关于自主泊车,根据美国相关数据统计,在人们开车的时间中30%的时间是在找停车位,这些时间是一种浪费。这样比较繁琐的工作,耗时间的事情,我们其实很快可以交给自动驾驶来完成。以后你上班,你把车开到你办公楼大门前,你下车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交给自动驾驶来完成。还有,每年有130多万人会死于交通事故,而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会大大减少这方面事故的发生。

在我看来,智能驾驶产业发展需要有四个方面的关键因素。第一,开放。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所以我们需要开放和合作,大家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不停地、相互地激发,相互地提升,这个产业就会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先进。

第二,安全。不管是人的生命的损失,还是平时为了减少拥堵而希望更少的出现事故,安全都是跟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的。

第三,政策。只有相应的政策跟得上,智能驾驶才能真正在开放的道路上跑起来。

第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改进是中国独有优势,很多的车都拥挤在大城市里,很多的成本可以通过路面的、路测的基础设施的改进,进而使得我们的自动驾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及时现在还不能实现无人驾驶,至少可以让我们在路上少拥堵一些时间,把更多把时间用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