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淨空法師開示

阿彌陀佛是誰, 是自己,淨空法師開示。因緣生法,緣很重要。我們一切眾生都有本智,根本智。根本智是成佛的真因,唸佛成佛,唸佛是成佛最親的一個緣,怎麼曉得?佛在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想是緣。你看看,你本來是佛,本智是佛,不動智佛。本智是佛,你現在又念念在唸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阿彌陀佛這一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根本智起作用就是無量覺。所以古德說“阿彌陀佛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個話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問題是你聽不懂,你果然聽懂了,你會了,你不難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彌陀淨土,取彌陀淨土不難。

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淨空法師開示

這個“名號品”我們讀完之後,你就曉得諸佛法界裡面的真相,所以緣重要。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那一段裡面講得好,“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實際上,不僅三輩九品,世出世法會不會、成不成,又何嘗不是遇緣不同。學佛,在理上講,只要你通達明瞭,只要你會,無論什麼境界都是好道場,都是幫助你成就的。法門平等,境緣也平等,得會才行,不會那才要選擇,才要執著。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為了接引初學,必須給你安排一個好的修學環境。什麼叫好的修學環境?這個環境能夠遠離一切不善的緣在誘惑你,你受不了!所以選擇山林人跡罕至之處,建立一個簡簡單單的茅蓬。

釋迦牟尼佛當年接受國王大臣的供養,他們提供園林。我們知道僧團人眾很多,還有一些在家居士臨時來的,園林很廣大,房舍不多,這麼多人在裡面住,搭小茅蓬,很簡陋。這個教育的意義很深,告訴你這不是長住之處,不是你永久居住之處,臨時棲身之所,你一定要在短時間自己修行成功。不像後世,後世,你看在五五百年裡面,有一段叫“塔廟堅固”,大家怎麼樣?大家都把它蓋廟:蓋廟有功德。

所以諸位想想五五百年,第一個五百年戒律堅固,戒律是道德,真的是有道有德,大家心安住在道德上;第二個五百年禪定堅固;第三個五百年多聞堅固,多聞是在經教上下功夫,通宗通教;第四個五百年塔廟堅固,大家蓋廟;第五個五百年,佛就說了鬥諍堅固。我們現在是五五百年之後,現在這個時代鬥諍堅固,如果這個道場不鬥諍了,那釋迦牟尼佛這個話不就是妄語嗎?所以今天到處鬥諍,正常,釋迦牟尼佛早就說過了;這個道場不鬥諍很奇怪。這是佛在經上講的,以五百年做一個階段。

我們怎樣在末法時期,五五百年之後,自己還想能有成就,要高度的覺悟,要真正知苦。所以生活苦一點,好!沒有留戀。過去寺院叢林,寺廟國家建的、大富長者建的,提供給修行人做為修行養道的場所,所以叫道場,但是物質生活依舊還是很清苦。居住的環境,諸位曉得,從前寺院庵堂叫寮房,不叫宿舍,叫寮房。大家住的是什麼?叫廣單;我們現在叫通鋪,不是一個人一個房間,兩三人一個房間不可以。

實在說,道場是磨鍊你的,不能讓你吃飽,也不能讓你睡好,你才知道苦。老和尚、常住、教授和尚、維那和尚,天天在折磨你。諸位讀讀《禪林寶訓》,你就知道了,你看從前道場,這些祖師大德折磨人,就是給你苦頭受,讓你在這裡常常能夠生起知苦,求出離之心,用意在這裡。現在這個社會不可以了,現在這個社會若這樣,人家要告你,你虐待人,你侵犯人權,這還得了嗎?年頭變了,佛菩薩、祖師大德再來想幫你忙,幫不上,這個時代環境不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