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本文由浙江嘉兴电视台《小新说事》官方微信公众号“嘉兴小新”于10月31日发布

金庸生在嘉兴,长在嘉兴,对嘉兴有深厚的感情,他带给嘉兴人的,远不只是优秀文学作品,还有豪情万丈的侠义精神。

今天上午,34岁袁斐,在家中写致唁信,沉痛悼念金庸先生去世。袁斐是嘉兴市委统战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最铁杆的“金庸迷”,他甚至被朋友称为金庸在嘉兴的“第一粉丝”。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在他家里,堆满了关于金庸的各种书籍,总数超过5000,同一部金庸小说,国内外不同版本在这里全都可以找到,这些年光买书就花掉大几十万。

金庸“铁粉” 袁斐:这里一本,每一本都要1000以上,至少1000,这是原版(不封起来吗)我是研究,平时都是塑封起来的,轻易不会让别人翻阅,每次看这个数都要把手洗干净,然后再去翻(买的时候有没有心疼一下)就怕这次错过了,下次就买不到了,因为金庸迷很多,不止我一个,我们有个群的,有时候拍卖书,你稍微慢一点,就被别人买走了。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金庸的15部小说,袁斐全都熟读与心,很多章节、文字,他随口都能背出来,袁斐第一次看金庸小说是在高考前一个月,在他街头地摊上花八块钱买了本《天龙八部》,当时买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消遣,没想一看就被迷住了。

金庸“铁粉”袁斐:好比你喜欢吃一道菜,跟你真正做出这道菜再去品尝,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电视剧只能把精髓最多最多还原一半而已,很多情节是根本拍不出来的,文字的表述,精神的力量,一定要通过阅读才能感受到。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高考一结束,袁斐就把金庸其他所有武侠小说全部买来细读,从此成了金庸小说的铁杆粉丝,金庸先生知识渊博,文思敏捷,每部小说散发出来的豪情侠义精神,深深影响了袁斐。因为金庸先生生在海宁,求学在嘉兴,干脆,袁斐大学毕业后也来嘉兴工作,还娶了个嘉兴老婆,他说,金庸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的性格。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金庸“铁粉”袁斐:我为了金庸来嘉兴,以前我是个很木讷的人,我不喜欢说话,不敢说话,但自从读了金庸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办了第一场金庸讲座,在我大二的时候,到了现在大概办了100多场讲座,哪怕现在是几千人的场合,我去上台,我也不用稿子,也没有任何胆怯。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在袁斐看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优秀的武侠小说很多,但是只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堪称完美,是集大成者。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金庸“铁粉” 袁斐:《笑傲江湖》第十三回,叫“学琴”,他那一段我背给你听一下就知道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第十三回有一段,“次日清晨,令狐冲便来小巷竹舍中学琴。绿竹翁取出一张焦尾桐琴,授以音律,说道:“乐律十二律,是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此是自古已有,据说当年黄帝命伶伦为律,闻凤凰之鸣而制十二律。瑶琴七弦,具宫、商、角、微、羽五音“五音为什么什么,这一段你可以听出来,其实和小说毫无关系,跟我们看的电视是没有关系的,但金庸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他就通过小说,把中国古代的古琴文化,音律文化,完全反映到小说里。金庸小说里面涵盖了大量知识,不管是我们熟知的文学基本技法,还包括了民族学,政治学,地理学 ,还有我提到的数学、化学、物理等等,里面都有涉及,用一句话概括金庸的小说,是地富海涵,无所不包(别人写不出来吗)至少在我读过的书里面,没有这样的。

有句老话叫“千古文人侠客梦”,生活中袁斐热心公益,为人仗义,他还是南湖区首例、2016年浙江省首位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袁斐说,爱看金庸小说的人一定都有侠义精神。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金庸“铁粉” 袁斐:还有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因为受金庸影响,都在不停做着公益和慈善,我们可以去看一下郭靖、杨过,看一下韦小宝甚至乔峰,看一下他们的选择,他们究竟是怎么度过他们的人生的。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在袁斐家里,有一张金庸先生的亲笔签名照,这也是他视为最珍贵的东西之一,作为铁钢粉丝,袁斐只在杭州的一次讲座上远远的见过偶像一面,这张签名照也是一个朋友送给他的,袁斐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近距离见金庸先生一面,如今这个愿望不能实现了。

“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骨灰级”金庸迷:为他,我搬家到了嘉兴

金庸“铁粉”袁斐:哪怕见面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面对面坐着,说一声先生你好,这就足够了,钱钟书先生说的很好,他说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吃,一定要去见母鸡吗,是的,没有必要去见,但人总会有一些执念,这也是我的一个执念,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技术,可以让我把寿命捐给金庸先生,我情愿把我余生的三十年、五十年,都捐给金庸先生,他对我来说,是精神上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