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秋天的中點」嗎?秋天到底從何開始?

今天(9月23日)是秋分日,明天是中秋節,中秋節是“秋天的中點”嗎?秋天到底從何開始?

中秋節是“秋天的中點”嗎?秋天到底從何開始?


季節是有著多種劃分方法的。

第一種,我國古代分別以

立春(對應到公曆為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整)、

立夏(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整)、

立秋(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整)、

立冬(11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整)作為四季的開始。

中秋節是“秋天的中點”嗎?秋天到底從何開始?


這其實是一種單純的依據天文劃分的方法,按這種劃分方法:

春分(晝夜均分、接下來晝長夜短)剛好是春天的中點;

夏至(晝最長夜最短、北迴歸線以北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最高)剛好是夏天的中點;

秋分(晝夜均分、接下來晝短夜長)剛好是秋天的中點;

冬至(晝最短夜最長、北迴歸線以北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最低)剛好是冬天的中點。

這種劃分方法應該說是非常精確和科學的,再配合剩餘的20個節氣一起,一直科學的指導著我國古代的農業生產生活。

但是,這種劃分法由於純粹是從天文因素考慮的,它忽略了地球表面接收、發散和積累太陽光熱造成的時間差以及大氣環流等重要因素,故劃分的四季與現代實際的氣候季節特徵及變化不怎麼印合,也容易產生一些誤解和迷惑,尤其是對現代不瞭解24節氣的人們。

比如,立秋時節還很炎熱,是一年當中炎熱時節的末高峰(民間歷來有“秋老虎”來形容,其中的秋指的即是立秋),而立春時節還非常寒冷,也是一年當中寒冷時節的末高峰。這樣,按這種劃分方法,夏秋交替之際是最炎熱的,冬春交替之際是最寒冷的。這跟現代人們印象中的“春暖、夏熱、秋涼、冬冷”容易形成誤差和誤解,不過倒是非常印合古代“盛極而衰”的哲學觀念。

第二種劃分法——西方國家分類法:

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左右。

這其實符合“天文給氣候帶來的影響會有所延遲”的效應,邏輯道理如同“一天中,氣溫最高時候不在正午12點,而在下午兩三點左右;氣溫最低時候不在午夜時分,而在日出前後”,具體的原理中學地理課中有詳細內容。

按這種劃分方法,一年當中的最炎熱時節剛好在夏天的中段,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也剛好在冬天的中段。這樣劃分,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特點區別比較鮮明。這種四季劃分方法既參照結合了天文依據,又強調了四季的氣候意義。是現代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劃分方法。

第三種分類法:按曆法和月份劃分法,其中也結合了氣候統計。

按公曆,一般1月份的平均氣溫是最低的,7月份的平均氣溫是最高的,因此:把1月份及緊鄰的12月和2月劃分為冬季,把7月份及緊鄰的6月和8月劃分為夏季,而春季,為3,4,5月;秋季,為9,10,11月;

而在我國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習慣上用陰曆月份來劃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臘月是冬季。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節。

所以,如果按這種劃分法,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日,自然是“秋天的中點”,符合其節日的字面意思。

無論是按陽曆還是按陰曆,這種按月份劃分的方法相比於前面兩種方法而言,是不那麼精確、不那麼準確的,是比較概略性的劃分,好處是方便好懂,也容易記住。

第四種分類法:氣象學上的劃分法。

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規定:

“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

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

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入春的標準: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高於10攝氏度;入夏的標準: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高於22攝氏度;入秋的標準: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低於22攝氏度;入冬的標準:日平均氣溫連續五日 低於10攝氏度。日平均氣溫計算方法:一天之中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段測得的溫度相加除以四,為一天的日平均氣溫。

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是非常專業的劃分法,與別的劃分方法不同,這種方法劃分,每個季節的長短常常會不一樣。另外,因為其操作上的過於專業性和複雜性,也很難在民眾中普及及傳開。

另外,緯度因素和地形因素通常會影響四季的長短劃分。

最後,祝願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