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 聽著歌兒燥起來 -

在小編我這個95後的記憶裡,最早關於旅遊,是小時候隔壁桌王小胖在勞動節時跟他爸爸去了趟省城,在動物園裡和大象拍的一張合影,照片裡的大象在小胖的襯托下顯得苗條不少,小胖那紅撲撲的圓臉蛋和咧著掉了幾顆牙的小嘴笑的模樣讓當年我們一群小屁孩豔羨不已。還有那年我那63歲的奶奶和她一群老姐妹們報了個老年團,戴著小紅帽拿著小紅旗浩浩蕩蕩的到北京溜達了一圈,回來後連著一個月的兩眼發光逢人就說天安門廣場如何如何大、王府井的商店如何如何多。地理老師在課堂上講起西藏時一臉的嚮往,我們看了看課本上的那張珠穆朗瑪,雪山峻峭,滿目荒蕪,於是紛紛搖頭:不去不去,這地兒得多冷啊!結果十六年後,我來到西藏林芝工作,這才覺得,祖國大地陽光普照,西藏也沒有那麼冷。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陽光曬得暖洋洋的午後,喝著甜茶敲著鍵盤,忽然一旁的手機鈴聲一響跳出一條微博,點開一看原來是隔壁桌王小胖又帶著女朋友去了巴厘島。再一刷朋友圈,十條動態裡有六條定位在國外,三個國內到處飛,還有一個在做旅行攻略。

不知不覺間,旅行,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裡面的原因,除了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地交通的完善,更離不開旅遊工作者們的努力。要知道,旅遊在我國,雖然早期的雛形可追溯到孔夫子周遊列國、張騫出使西域、鄭和航行西洋以及徐霞客步量華夏山河......但中國旅遊業的真正興起,從聞所未聞到如今每年近50億旅遊人次的世界旅遊大國,中國只用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40年前,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一陣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吹綠了祖國南方的河堤楊柳,也飄動了旅遊業的旗幟。在經過1978-1991年的對外開放和初步改革階段以及1992-2011年的對內開放和加快改革階段後,我國進入了雙向開放和深化改革階段。旅行社遍地開花,每到節假日各個景區都人山人海,外國的街道上也擠滿了中國遊客。據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人數達50.01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5661億元;入境遊客13948萬人次,國際旅遊收入1234億美元;國內居民出境14273萬人次;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高原之上的西藏,也隨著旅遊的熱潮成為全世界旅遊者朝思暮想的旅途目的地之一,不過西藏可不是隨便能來到的地方,尤其是對於絕大部分外國人來說,受入境條件限制(除極少部分獲批准入藏的),西藏只能是他們可望不可及的夢了。但這並不影響西藏旅遊業的發展,每到三月桃花盛開,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湧入林芝,高峰時甚至一房難求。聖城拉薩就更不用說了,布達拉宮的售票處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八廓街上更是摩肩接踵人潮湧動。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為致敬所有為西藏旅遊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旅遊人,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於7月9日-13日在林芝舉辦“那年芳華·西藏旅遊人的40年”活動。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7月12日,西藏旅遊人來到魯朗國際旅遊小鎮,看到煥發著蓬勃生機的魯朗小鎮,老前輩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讚美,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給予肯定和鼓勵。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來自拉薩的退休黨支部代表澤登扎西爺爺今年已76歲了,儘管腿腳有所不便,但每到一個觀景點他都堅持下車,還教我們認識很多高原上的植物,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性,這個叫什麼那個叫什麼,老人家都如數家珍。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聊起往事,老爺爺跟我們說,他小時候是地主家的僕人,沒少挨他們的打,說著還摘下帽子給我們看他額頭上的傷痕,然後很風趣的說:“他們都打出水平來了。”一直到16歲,才被解放軍保送到西藏團校讀書,畢業後到日喀則的樟木口岸做旅遊工作。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這次來到魯朗,老爺爺感慨萬千,回想起當年他陪領導來魯朗考察,那時候的魯朗還是一個農場,只有一個新建的廣場,他們在廣場上跳鍋莊喝青稞酒,那是多麼青春芳華的年紀啊,老爺爺的眼裡滿是懷念。現在重遊故地,看到今天的魯朗已經成為國家旅遊小鎮,老爺爺興奮不已,他說:“在西藏有句流傳了很久的話,出去看過世界的人,來到魯朗他就不想走了。這裡真是個好地方,而且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旅遊業40年,這40年來,中國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祝福中國、祝福魯朗小鎮,也衷心祝願旅遊人們身體健康!扎西德勒!

- END -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旅遊這條路,我們走了4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