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向世界“官宣”:已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喜讯很快填满各大媒体头条,大街小巷敲锣打鼓,举国狂欢。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和冯绍峰也向世界“官宣”:我们已经结婚了。喜讯迅速霸屏各大媒体,微博等多个平台几尽瘫痪,可谓是举国围观。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这两件看似不搭边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不同年代的同一日期里,串联起来便是这54年间国人精神信仰的沧桑巨变:从一个西方人眼中雄浑激昂的“东方雄狮”,变成了西方人口中“娱乐至死”的病态族群。

1:“流量至上”是追求,“娱乐至死”是常态?

本以为在一系列的“限娱”整顿措施之后,“娱乐至死”的状况会有所缓解,然而10月16日这一出“官宣”大戏,又一次证明了,在“流量至上”的商业娱乐环境里,“娱乐至死”的社会状态从来就不曾消失。明星也好,背后撑腰的娱乐公司也罢,在这流量至上的商业时代里,对他们来说利用粉丝效应来收割社会流量才是占领娱乐市场最快的捷径。于是,绯闻八卦一次次变成“国宴”,没有营养的戏子家事成为了举国大事,带领着大批民众颓废地虚耗着光阴。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放眼全球,我们会很惶恐地发现,很难找到有国家能像现在的中国这样“三天绯闻一问鼎,四天喜事普天庆”的社会现象。从文章出轨,到王宝强离婚,从范冰冰嫁李晨,到鹿晗牵手关晓彤,从刘诗诗连理吴奇隆,到如今的赵丽颖“官宣”嫁给冯绍峰,中国的娱乐明星一次次霸屏主流媒体,寻常家事碾压国家大事的现象频繁上演,已然成了“社会常态”。

而一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往往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社会思维”。当娱乐当道的社会氛围形成之后,人们便习惯地将自我缩小,小到可以成为别人的影子,心甘情愿地消费着、狂欢着,享受着一次次的沸腾,然后走到了“娱乐至死”的巅峰:颓废。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前不久,在2018年诺贝尔奖揭晓之后,有日本华文媒体刊出了一篇主题为“日本18年来平均每年1位诺奖得主,就差把‘好好学习’四个字印在货比上了”的文章。文章引起了很多海外华人的共鸣,当时有人留言感慨称:很可惜的是,也正是这18年的时间,我看着中国人毫无顾虑地进入了全民娱乐的时代,孩子们的偶像从科学家,变成了大明星,因为当明星有人喜欢,还能赚大钱。

这是一种让人“细思极恐”的社会现象,当这个社会关注的不再是国家功臣、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而动不动就谈是戏子家事;当年轻群体追求的不再是文化情怀,而是娱乐八卦,那么这个民族拿什么与人论高低?当别人聊着但丁和伯尔尼的时候,我们却在聊着某个明星昨晚偷亲了哪个女人;当别人捧着书文研读世界的时候,我们却在聊着谁又嫁了谁的娱乐琐事,用毫无意义的事情描绘自己困在墙根里的人生,这不是可悲,是什么?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2:请把头条,留给有意义的人和事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2018年10月16日这一天,极少有媒体提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事,铺天盖地的全是娱乐资讯。在娱乐洪流中狂欢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一个国家存在的意义,更难想起,那些真正值得敬仰的伟人。

1964年前后的中国,是联合国档案里的“贫穷与落后的欠发达国家”。但凭借着当时一丝不苟与刻苦钻研的精神,这个跌撞中前进的中国,竟成为了全球第五个独立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使得中国成功拿到了“核大国”的入场券,甚至直接扭转了世界发展的格局,让数万万同胞有了底气与真正的尊严。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当原子弹引爆之后,全球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在内的国际主流媒体,接连数日刊文写到:要变天了,东方的大国崛起了。

此后,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又造出了第一枚氢弹,刷新了世界纪录。而此前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四年零7个月,苏联6年零3个月,法国8年零6个月。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源自当时千千万万的新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邓稼先。

邓稼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那时候和他一起出去学成的人,基本都选择了留在美国,其中有的人后来还在西方拿了诺贝尔奖。但邓稼先选择了放弃眼前璀璨辉煌的美国生活,只身一人回到了当时一贫如洗的新中国,并加入了原子弹研究小组。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后来,在一次核试验中,由于核反应材料意外爆炸,邓稼先身体被核辐射到了,晚年留下来诸多后遗症,还因此患上直肠癌,并在大出血中痛苦离世,终年62岁。

可以说,邓老先生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脚下的土地与民族的尊严。而我们如今能平平安安地坐在家中刷着娱乐八卦,那些各路娱乐明星能有太平的盛世来展现自我,也都得感谢邓老先生和当初那一批批用生命演绎何为“国家精神”的伟人们。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然而,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在干什么?娱乐新闻霸屏的年代里,娱乐明星成了年轻人的信仰载体,不少年轻人熟知某某明星的一言一行,却对民族英雄的事迹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

更好的比照对象,是刚刚逝去不久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先生逝世,但即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中国当代天文学家的逝去,也没有引起社会的太多关注,媒体的报道也仅是星星点点,而其生前,更是“门院清幽,无人问津”。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中国天文学家和他的“天眼”之作,早早便引起了全球轰动,在国外铺天盖地的相关信息,在最初的时候甚至比中国国内还多。可以说,在当今的中国,你喊一个明星的名字,不少人能说出几十个有关的八卦故事来;但你说出南仁东老先生的名字,有一半人两眼恍惚,不知所云。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此情此景,是国人之悲。但再悲,也得在此一言:请把头条,留给有意义的人和事!

3:找回属于我们的真正信仰

“适当的娱乐使人放松,过度的娱乐使人颓废”,这样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而国家也一样,一旦娱乐把控了社会,那么支撑这个国家的精神,就会陷入严重的时代危机。

国家功臣走了,不闻不问;明星生了个娃,普天同庆;科学研究突破,寥寥几字;明星离婚出轨,惊天动地······这样的画面,是不是显得太过于熟悉?

“娱乐”本没有什么错,但得在一个适当的尺度内,任何事情没了尺度,都将是物极必反的结局,而“娱乐”过了度,走上的就是可怕的“娱乐至死”之路。

赵丽颖结婚“刷屏”背后:被娱乐腐化的病态中国人


最后,我们希望娱乐八卦能少霸些屏,还给社会一些有营养的土壤;媒体和娱乐明星也能知道进退,为社会发展进步尽自己的所能;也望有朝一日,国家功臣和真正有意义的事物,能重新成为信仰与追捧的对象。民族之复兴,靠的是有血有肉的精神复兴,而像吸了毒一样的整天沉溺于八卦娱乐,实在令人担忧。

莫要让“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历史重演,更别让“将军孤魂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画面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出现。找回真正属于我们的精神,找回这个社会本该有的民族信仰,已经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