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龍:中國畜禽產業發展路在何方

目前,我國畜禽產業(生豬產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有四個方面:品種資源安全、畜禽產品安全、環境安全和效益低下,為此我以生豬產業為例,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夯實生豬產業的基礎地位,實施國家生豬提質示範工程。

生豬產業是畜牧業基礎,豬的生產力也是最大的。養一頭母豬,按一頭母豬年出欄的商品豬數量乘以頭均商品豬出肉率計算,年產肉可以達到1700公斤以上,但是養一頭牛的話,只能產500公斤的肉。

如何探索一條創新引領生豬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湖南畜禽安全生產協同創新中心正在實施國家生豬提質示範工程。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由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等牽頭髮起創立的技術創新服務型組織,現已有140餘家企業單位申請加入該聯盟。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湖南畜禽安全生產協同創新中心正在實施國家生豬提質示範工程,主要是實施“低膽固醇無抗安全豬肉”產業化,成功打造了“憶家鮮1228眾創平臺”,其目標是培育1000位創新創業人才,開設2萬家專賣店,推動2000萬頭生豬的品牌化,高端豬肉的年營業額800億元,孵化3~5家上市企業,市值達1萬億元。

二是關注品種資源安全,創新豬在器官移植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我國是全世界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以生豬為例,超過一半豬種資源在中國。但目前,我國飼養的主要品種還是從國外進口的杜長大組合。關於品種資源安全,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利用地方品種,生產高端豬肉,滿足部分人民群眾的需要。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體系改良我國地方豬品種,提高地方豬種瘦肉率,降低料肉比。我們與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惠生集團正在合作開發基因編輯桃源黑豬,預計這項技術能將桃源黑豬瘦肉率提高50%,料肉比降低40%。二是創新豬在器官移植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現在器官移植技術已有很大的突破,比如中南大學用湖南的地方豬種沙子豬做胰腺移植取得巨大成功;中國科學院的課題組也在皮膚、角膜上取得成功。我認為,在器官移植方面,豬產業會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三是關注環境安全,發展“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兩型飼料工業是大勢所趨,也是養殖模式的必由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安全成為了全民共識。因此,發展“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兩型飼料工業是大勢所趨。我們團隊正在主持的國家研發計劃專項取得初步成果,蛋白質資源可以節省25%~30%,微量元素可以減排30%~50%。此外,豬肉是頭號動物蛋白,水稻是頭號主糧,早稻在我國基本上用作飼料糧,由此我們可以探索一條種養結合的新途徑,減少生豬養殖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關於生豬養殖的環境安全,也是可以實現零汙染的。“汙水零排放”怎樣做到?包括做到汙水的源頭減排;糞尿分離(含雨汙分流);採用半漏縫地板結合地面噴灑有益菌,不用水沖洗豬欄;利用立頁增氧、發酵處理和農牧結合。

四是關注畜禽產品安全,發展抗生素替代技術和產業。

比如,怎樣減少豬腹瀉。我覺得,一方面要重點改善養殖環境,另一方面創新加工工藝。通過把飼料膨化,就可以減少腹瀉。還有一種途徑是用發酵飼料起到抑菌作用。

用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產品選擇也是比較多的,豬場、飼料廠、藥廠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選擇抗生素替代品。

還有一些功能性的物質,比方說牛磺酸。隨著牛磺酸價格的下降,我們認為它在替代抗生素方面是很有前途的。

植物提取物也是一個熱點。在替代抗生素方面,我們認為中藥及飼用植物提取物能發揮作用。但是傳統中藥配方,如果在飼料裡面超過2%,就會影響豬的生長性能。所以,飼用植物提取物怎麼利用,還需要深入探討。

在國際合作方面,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創新引領、開發崛起”戰略,並把建設開發強省列為建設五大強省的目標之一。我們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偉大倡議,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對外開放合作戰略,我們帶領團隊與隆平高科共同加大與全球各國之間的合作,包括支持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東帝汶發展飼料加工業和畜牧養殖業;在較不發達國家之一巴布亞新幾內亞建設農業基地,支持其國家農業發展。

東帝汶是地處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是“一帶一路”最東南端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年輕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受該國農業部、駐東大使館、隆平高科和湖南誠揚共同邀請,我們團隊通過今年前後兩次對該國進行考察與交流,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具體舉措包括建立院士工作站;組建飼料廠;興建種豬場;派遣專家多次進行技術培訓;鼓勵農民大力種植開發玉米、大豆等。下一步還將要在該國建設大型生豬養殖場、屠宰加工廠、精飼料加工廠等,同時鼓勵農民種植更多的大豆、玉米,為進一步深入開發奠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