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遺址:清澗起義指揮部舊址

红色遗址: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

該舊址位於清澗縣城縣人民政府北樓。1927年10月12日,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在中共陝西省委領導下,共產黨員唐澍(唐東源)、李象九、謝子長(謝浩如)、白明善(白樂亭)等以黨組織掌握的陝北軍閥井嶽秀部第十一旅第三營為主力,聯絡其他幾個連的千餘官兵在陝西省清澗縣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红色遗址: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

清澗起義指揮部原貌

早在大革命時期,共產黨員李象九、謝子長、史唯然、閻揆要、李瑞陽就在第十一旅開展兵運工作。在共產黨的影響下,十一旅旅長石謙也逐漸傾向革命,支持共產黨員在該旅的活動,使中共黨團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許多班、排長由共產黨員擔任。陝北軍閥井嶽秀逮捕和殺害共產黨人,以給其祝壽為名槍殺了旅長石謙,並企圖解除李象九、謝子長等領導的一部分革命武裝。這時,中共陝西省委派唐澍、白明善到第十一旅,與李象九、謝子長一起領導部隊黨的工作。決定以“為石謙旅長報仇”為口號,舉行武裝起義。同時成立由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白明善組成的陝北軍事委員會,唐澍任書記兼中共軍支書記。10月12日下午,起義部隊在李象九、謝子長帶領下,轉戰延川、延長。第二日,起義部隊在城內部隊裡應外合下佔領延川縣城。途經延長縣時,一舉殲滅駐軍兩個連並一個營部。駐宜川守軍聞訊,立即向準備參加起義的宜川3個連發起進攻。這3個連當即應敵,激戰一晝夜。第二天,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白明善帶領清澗、延川的起義部隊到達宜川城下,守軍旅長康子祥帶殘部棄城而逃。3支起義部隊會師宜川,人員發展到1700餘人,起義部隊改編為旅,旅長李象九,下轄三個營,謝子長、韓起勝、李瑞成分任營長。不久,起義部隊遭到井嶽秀部高雙成師的圍攻,由於領導人之間意見不一,唐澍去西安向省委彙報,部隊在李象九、謝子長率領下轉移韓城,暫歸楊虎城部王保民師。

红色遗址:清涧起义指挥部旧址

清澗起義指揮部現貌

11月,唐澍和省委派遣的閻揆要來到韓城,與謝子長、白明善、史唯然組成軍委,並決定將部隊開往清澗、安定一帶開展游擊戰爭。經過短期準備,以謝子長營為基礎180餘人在韓城舉行二次起義,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遊擊支隊,總指揮唐澍、副總指揮謝子長、參謀長閻揆要。革命軍北上途中進攻宜川受挫,繼續北撤到延安、延川、安定、安塞、保安一帶,沿途屢遭國民黨軍隊襲擊,損失慘重,遂分散隱蔽,等待時機。唐澍、謝子長、閻揆要等回西安向省委彙報。清澗起義是共產黨人在西北發動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中國北方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對陝北地區的革命運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