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成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成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在1968年,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找到了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并且煞有其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到了这个学校的校长和相关的老师手里并且叮嘱这些老师们,一定要对这些孩子们的名单保密。所以除了任课老师以外是没有任何人知道的。为了避免这个实验受到影响,这个消息真的被封锁的死死地。而八个月以后,凡是上了这个名单的学生,也就是说被预测出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他们的成绩竟然有了大的进步,甚至有的孩子的成绩得到了飞跃,各个方面越来越优秀。然而最后这个谎言完全被揭开了,其实只不过是罗森塔尔随机的把一些孩子的名单给罗列了出来放在了那名单上。

这是什么?是什么发生变化?这个最权威的谎言发挥了作用。你想一想这些孩子们为什么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是什么让他们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谁变了?是老师变了,是老师看待他们的眼光变了,是老师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以未来最有前途的态度出现了。眼神、语气、说话的内容,所以,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认知是会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由此可以类推,爸爸妈妈对自己孩子的认知,是不是也可以影响孩子们对自己的认知?

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认知改变,命运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对他们影响最大?

在这个实验上实际上可以揭示出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我们的认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处于不同阶段的时候,他们就有不同认知的需求。如果过度于内向,这孩子过于深邃,那有可能不适应人群,不合群,迟早还是要经历一些坎坷方可平衡。如果向外过度了,那么就有可能过于浮躁、失去自我,也是在经历一段坎坷之后方能宁静。所以过度地向内和过度的向外产生的认知的偏差,都有可能出现孩子的偏差错乱。

如何让孩子成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那么孩子是如何进行自我认知的呢?他们需要从外界摄取信息,从哪个维度?首先是眼睛,第二个就是他的手触摸到,第三就是耳朵听到的。那一次性说完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哪一个维度对他的影响最大?实际上就是指这个意,这个“意”虽然来自于佛家,但它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说父母通过与孩子在一起的相处,去除语言行为等等给其他层面的感受和接触。其实父母怎么想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一个想法?直接就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狼孩豹孩,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孩子对自己的认知。那是狼孩的话,他的自我认知当中我就是这一匹狼,豹孩的话我就是这一只豹子。如果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旁边是猪圈,他也是跟猪在一起长大,那这孩子的认知毫无疑问你应该能推理得出来。

We are the same ,我们是同类。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不断的升腾自己的智慧和灵性,不断的让自己保持成长的状态,这会给到孩子就是最好最好的礼物。所以这句话我要再重复一遍,那就是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深处的深处,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听到这你应该知道,真正要改变的是你的内心对孩子的认知,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大多是类似的。有一句话叫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实际上不是我成了你,是我成为了你赋予我的那种我对自己的认知。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逻辑和真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可以获得幸福并且安全地度过各个关键期和敏感期的这样的一个生命呢?

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永远在我们内心的世界当中相信我们的孩子,给出欣赏和充满希望的眼神。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一定要相信他是可以解决自己问题的。

第二,随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闪光点,并且马上用语言表达出来,儿子我发现你能把倒下的凳子扶起来,你开始懂得照顾家务了,你开始懂得爱护家具了。哇哦,这就是发现,所以还要及时。在我们圣仁谷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徐丹老师,而且她是一名企业家,她将这种语言的方法取名为结晶法,就是语言结晶法。他把这种孩子的正确的行为总结为一句话并且表达给孩子,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练习三就是我们要常常与孩子完成一种链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链接?是大人与大人的链接,是人格与人格的链接,就是你可千万不要把孩子当孩子,就是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他,而不是表象。所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你就有这样的思维,那我就要祝贺你了。这一点比前面几点都要重要。

最后一项练习就是keep going你应该保持成长。你在孩子0到6岁要拥有一颗成长的心,你有多少成长的结果并不是关键。当孩子看到你具备一颗成长的心,孩子就会具备成长的行为,这对于他的习惯养成,他是眼睛看到了,就直接成为了他的东西。所以父母保持成长也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何让孩子成为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那么最后我要提几点注意:第一当你想把对孩子的认知表达给孩子的时候,不能着急,因为你一着急就失去了自然,失去了自然,孩子就感受不到真实,孩子感受不到真实触碰真实,他所吸收的是极其有限的。

第二、你要持续,就是不能说我今天对你是这样的,我听了这堂语音课我就这样,我明天就不是这样了。而过了两天,你犯下了一个错误惹了祸,我就改变了,不是的。不管他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找到那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并且最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态度。

第三、一定要无比的真实。保持质朴,这对于你平常与人沟通的方式来讲,它本身也是一种训练。所以教育是什么?是真实触碰真实,是一个灵魂触碰另一个灵魂,对吗?

那请允许我再次重复这样一句话,希望爸爸妈妈们有所领会。那就是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深处的深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允许我再加一句话,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深处的深处,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往往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往往也影响了我们对孩子的认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成长的摇篮。早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强大的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更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保障;生命惊喜专注做家庭教育、专心做家庭教育、专业做家庭教育!只为让天下家庭更幸福,让天下孩子更卓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