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菜品篇: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是湖北省的一道傳統名菜,其菜品的主材武昌魚因產於鄂州梁子湖而得名,頭小體高,面扁背厚,呈菱形,脂肪充盈,肉味鮮美。武昌魚具有補虛、益脾、養血、祛風、健胃之功效,可以預防貧血症、低血糖、高血壓和動脈血管硬化等疾病,因此是難得的滋補佳品。

清蒸武昌魚選材要求高,通常只用團頭魴,配以冬菇、冬筍,並用雞清湯調味而成。成菜魚形完整、色白明亮、晶瑩似玉;魚身綴以紅、白、黑配料,素雅絢麗。菜品口感鮮美,湯汁清澈,原汁原味,淡爽鮮香,外帶薑絲麻油,香氣撲鼻。

舌尖上的中國——菜品篇:清蒸武昌魚

武昌魚的烹製始於東漢末年。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末帝孫皓欲從建業遷都武昌。左丞相陸凱上疏勸阻,引用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這句話。於是,武昌魚漸為人所知。此後,歷代文人留下了諸多與武昌魚相關的詩詞。如唐代岑參的詩:“秋來倍憶武昌魚,夢魂只在巴陵道。”宋代蘇軾的詩:“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1957年,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發表,詩詞中“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加大了人們對武昌魚的興趣。1965年,武昌魚被正式定名為湖北省地方風味菜餚,成為鄂菜的當家美食。隨著時代的發展,烹飪武昌魚的製作技術不斷改進和提高,從傳統的蒸、煮、炙三種,發展到清蒸、油燜、網衣、滑溜等多種方法,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別具一格,特點是口感滑嫩,清香鮮美。

舌尖上的中國——菜品篇:清蒸武昌魚

製作方法:

原料:

武昌魚1000克,香菇(鮮)50克,冬筍50克,火腿50克,鹽20克,味精5克,小蔥8克,姜8克,胡椒粉1克,雞油25克,黃酒10克,豬油(煉製)70克。

流程:

1. 將武昌魚洗淨,在魚身兩面剞上蘭草花刀。

2. 炒鍋置旺火上,下入清水燒沸,將打有花刀的武昌魚下沸水鍋中燙一下,立即撈出入清水盆內,刮盡魚鱗,洗淨瀝乾水分。

3. 用精鹽、黃酒、味精抹在魚身上醃製入味。

4. 將香菇、冬筍、熟火腿分別切成柏葉片。

5. 將香菇片、冬筍片、火腿片均放入湯鍋內稍燙撈出,間接擺放在魚身上,成白、褐、紅相間的花邊。

6. 蔥結、薑片也放在魚身上,淋上雞湯150毫升、熟豬油。

7. 將加工好的整魚連盤入籠以旺火蒸。

8. 蒸至魚眼凸出,肉質鬆軟時取出,揀去薑片、蔥結,淋上熟雞油,撒上白胡椒粉連同調好的醬油、香醋、薑絲的小味碟上席即成。

溫情推薦: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彭劉楊路196號的天下方掌櫃是武昌魚的經典代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雄楚大道908號金地中心城的大中華酒樓是清蒸武昌魚的老字號。淡爽鮮香、養血補虛,鄂菜精品一定給您非凡感受!

更多精彩資訊盡在易廚鮮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