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发现属于城市的“隐藏菜单”,《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我觉得人和人之间,人和世界需要一个节点,义乌就承载了这个节点的作用。”

“我相信每个人一生中间,都可能有一件商品是来自义乌的,会留下一个来自义乌的礼物。”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如果不是韩雪这两句有感而发,对于大多数从没去过义乌的人来说,或许不会意识到自己与这座城镇其实存在交集。

放在中国,义乌只是一个小城,但它却是世界各地零售商补给小商品的最大“库房”。这里,出产了全世界80%的圣诞装饰品和60%的儿童玩具;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次,商品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上周六晚10:00,继热情重庆和古朴西安之后,“小商品之都”义乌成为城市魅力创拍节目《快乐哆唻咪》“打卡”的第三座中国城。承接前两期收视夺冠的好势头,第三期节目再接再厉,斩获全国网所有频道排名第一;而作为湖南卫视四季度综艺创新先锋,《快乐哆唻咪》也顺势将收视三连冠收入囊中。

借助“国际义乌”特辑的创拍镜头,节目发掘魅力之城的深层价值也确实进一步得到展开。韩雪、大张伟、杨迪、刘维四名创意发起人,加上小冰、肥仔、张大碗子三名创作达人,用三段多姿多彩的影像揭开属于义乌的“隐藏菜单”——作为全球经济的连接点,在庞大的制造、贸易、物流体系中,它拥有一份与众不同的包容,这种氛围又自然地折射在了看似不起眼的日常之中。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发现城市隐藏面

在创拍者的过客视角中洞见真实烟火

已播出两期的《快乐哆唻咪》,选择特定城市展开12个小时的拍摄,围绕既定主题制作出时长1分钟的短视频,透过创拍者之于城市的过客视角,发现其中不为大众熟悉的一面。最先去到的重庆和西安,无一不是人气旅游之城,从美食小吃到著名景点,大多数人都能如数家珍。

而第三期节目去到的义乌,明显不同于重庆和西安的市井飘香,它闻名于世的标签是“世界小商品之都”,穿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人群熙攘,来来往往的商贩好像有做不完的生意,攀谈、交易、流通比比皆是,即使略显冷清的商铺,也看不出店家的忧愁。镜头扫过之处,产品种类的细化也令人惊叹,一家店可能只卖纽扣,却有着叹为观止的规格、材质、形状、款式、纹理和颜色。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节目展示了高度精细化的义乌商贸景观,这背后不单是强大的生产力,更意味着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正如刘维即兴创作的歌词所唱:“我走在这个大街,我以为我在纽约”……既是他身为过客对义乌的第一观感,也是观众透过节目镜头看到全景义乌后的主流印象。作为世界闻名的贸易城市,义乌吸引着来自南美、欧洲和中东等世界各地的商人汇聚于此。

带着学生到市场采风的职校教授,身边学生是一批肤色各异的“多国部队”;大张伟想寻找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诠释他的拍摄创意,不过一转眼,就集齐土耳其、伊朗、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五国联军”;杨迪和刘维“打卡”的男士理发店,从老板到顾客,让你仿佛置身阿拉伯国家……

他们在这里不只是单纯的聚集,更大程度上他们和谐共处,其乐融融,不论国籍、宗教、民族,从四面八方汇入到商贸城里寻觅商机。有人语言不通但热情友善,有人早已变成了本地通,在别具中国特色的商业往来中游刃有余。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义乌独特的城市氛围在创拍者的镜头里一览无余。借助小商品贸易优势,这座不大的城市连贯东西、辐射全球,一步步建立起集制造、贸易、物流于一体的庞大商贸体系,从而让义乌拥有了一种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额外张力。这种张力来自这座城市迎来送往的外来人口,出于寻求商业机会的集体认同,义乌的外国人群体表现的更为温和,为这座城市平添精神世界的包容与多元。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闪烁只此一面的光芒

三段浓缩剧场联通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记录普通人的烟火气和幸福感,新增城市“打卡”地——湖南卫视《快乐哆唻咪》以城市创拍为题眼,嫁接当下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生态,实则是一档观察式的“写生”节目。它看上去操作并不复杂:选择一个城市,创意发起人与视频创作人连续拍摄12小时,对遇到的人、到过的地方进行记录,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游戏剧情,很多人可能就是“只此一面”的相遇,但它胜在真实和共鸣,由一人、一景、一物连通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商业把义乌这座浙江小城变成一座国际都市,韩雪以“这里连接着世界”为切口,由一个快递盒打开义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世界。有交易必然离不开物流,大张伟用开放式的短片结尾连接到现场,把反映义乌商贸活力程度的无数个快递“派送”到棚内现场。跟着国际义乌一起变化的还有它的生活,杨迪和刘维去到的宾王夜市,是义乌阿拉伯人最集中的地区,街道两边不断出现中阿双语餐厅,甚至有的招牌只有阿拉伯语。

创拍者与城市里的生活者相遇,寥寥几句却依依惜别,令人动容。恰好在土耳其餐厅聚餐的阿拉伯家庭,男主人热情邀约杨迪、刘维及张大碗子一起拼桌,不但大方分享他们点的盐烤羊肉,分别时无论如何都要做东,请这帮偶遇的中国朋友尝一尝土耳其冰淇淋。如果不是聊天中提及他们在义乌安家生活的点滴,几乎要以为杨迪和刘维去到的是异国他乡。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大多数人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刚到义乌六个月的埃及小伙,中文还不太流利,但听到杨迪问到女朋友,双眼明亮闪着光芒,肢体透露着矜持,却控制不住笑容蔓延在嘴角。白天在理发店愉快交谈过的理发店老板,晚上与杨迪、刘维三人又偶遇在夜市街上,一家老小都在义乌生活的理发沙龙老板,还是外国巡逻队的志愿者,定期参与巡逻,维护治安。

三段呈现“国际义乌”的小剧场里,特定主题下的义乌城别有风味。快闪的镜头,时间加速流逝,夜幕降临,晨曦初现,人来人散的街道,又是另外风情。店铺打烊后没有任何痕迹的商贸城、阿拉伯女孩露在头巾之外的澄澈笑脸、光头外国人大叔竖起的大拇指……虽然只是一闪而过的片段,因义乌这片土地的兼容与勤劳,不管是世界各地的旅游纪念品,还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尽情融合在此。


《快乐哆唻咪》打卡之旅背后还有“人与城”的暖心相遇



《快乐哆唻咪》犹如一个万花筒,又像显微镜,抓住了人与城市这份原本不被注意的缘分,萍水相逢却意味无穷:生活之趣、风俗之淳、人世之丰厚,伴随节目的观察深入城市纹理,把这分记录变成了可表达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