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陈正读谈太极拳体会

太极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学练太极拳已有25年历程,在这里,谈几点自已的体会。

一、练太极拳要心静体松

练拳时要遵循许多原则,而最重要的是心静用意,并要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在《五字决》中将心静列为首诀,指出“心不静,则不专”;传统的太极拳理论也指出:“意气君来骨肉臣”,这都说明心静用意的重要性。心静,要从练拳的预备式就把心静下来、身体松下来。意想预备式的各样要领,全身放松,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待身心各部位都符合要求后,以意念引导动作,开始练拳。如心不静就开始练拳,则容易流于表面,练成太极操。

二、练太极拳要循序渐进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说明打基础的重要性,练拳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打好太极拳,练好步法、走好虚实步很重要、步形步法如果没有规律,练拳时上身就会出现歪斜、别扭,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呼吸不能调节顺畅,因此学拳首先要把步型和步法辨別清楚。练步法有两个代表性动作,前进练左右搂膝拗步,后退练左右倒卷肱,做到前进后退步法轻稳敏捷。练好步法后,再练身法、手法。身法、手法学好后,再去练习套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的提高打好基础。

三、练太极拳要内外放松

练拳过程中,身体内外要充分放松,在心静用意、用意不用力引导下,各个器官、各机能系统、肌肉皮肤和关节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该放松处无不放松。只有做到内外心身放松,打太极才能整体圆活,速度均匀,舒展大方,给人优美的感觉。放松,是要消除拙力、僵力,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按照动作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有些人把放松体会成绵软无力,把精神内敛体会成精神不振,这些都是与太极拳原则相违背的:太极拳的锻炼步骤,是一个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的过程。领会和把握放松的要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行之,而是要在长期练拳的实践中边学边悟才能做到。

四、练太极拳要用意不用力

练太极拳,要把精神锻炼和身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甚至把前者看的更为電要,遵循用意不用力的原则。要使所有的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松运动,不使用拙力、僵力,

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例如打一套八十八式太极拳,如果不遵循用意不用力的原则,就难以完成整套动作的演练。本人按照太极拳的要领,练完一套八十八式太极拳,能够心平气和,唯有额头微微渗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决不会出现气喘吁吁、汗流侠背的现象。对初学者来说,用意不用力一时比较难以掌握,往往动作上顾此失彼,精神上容易紧张,随着动作熟练以后将会逐步改善。只有真正做到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才能体现出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不断提高太极拳的锻炼水平。

五、练太极拳要持之以恒

太极拳术博大精深,要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锻炼要领,并非一日之功,必须肯下功夫,长期实践,逐步积累。要做到拳不离手,天天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感觉到太极拳的无穷魅力,就会喜欢上它,离不开它。有些人一时兴起,跟班学练太极拳,没有掌握要领,不下苦功,—段时间过后就觉得索然无味,半途而废,这样的结果是一事无成。武术技艺是无止境的,要善于学习,努力实践,与同行经常交流心得,切磋拳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积极参加各类武术竞赛,开阔视野,这样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已的拳术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