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三杨庄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南部,是一处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遗址遗存14处汉代庭院及道路、湖塘、农田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它首次再现了汉代农业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 ,也为黄河河道变迁等黄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堪称''中国庞贝古城''。2000多年前,它毁于黄河泛滥而被泥沙深埋在地下。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这里地处黄河故道,沙土厚积,现地表沙岗连绵起伏,卫河的一条小支流--硝河(黄河改道南移后在原故道形成的河流)从三杨庄村北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历史上,较为宽阔的硝河河道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河两岸土壤里硝、盐、碱的含量很大,硝河的得名概由此来。而且,硝河两岸广布的沙丘,在民国年间经常随风南侵、移动。因而,这里至今也显得人烟稀少,较为偏僻。位于三杨庄村西北不远的颛顼、帝喾二帝(上古五帝中的第二和第三帝)陵,传说汉代开始祭祀,唐代就已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元、明、清三代官方均定期进行祭祀并勒碑以铭;但清末的陵园及历代碑刻等,于1986年才开始逐渐从荒沙的掩埋中清理出来。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开始,国家在这里大规模封沙育林,广植刺槐,沙丘得以固定和绿化。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一区域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原来水位线常年距地表3米左右,现在已降至地表下25米。硝河在20多年前也已几近断流消失,河道处近年来都已被开辟为农田。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遗址,是汉代考古中的一次历史性发现。遗址的初步清理和部分考古勘探,像是为我们吹开了一幅黄沙掩盖下的汉代黄河岸边乡里田园和农耕文明的秀美画卷的一角,它初现的优美、真切的景象,无疑是令今人击节叹赏的。

汉承秦制,实行的是郡、县、乡、亭、里的行政管理体制。里作为最基层的管理单位,其下又实行编户齐民的什伍制,即五户为邻(伍),十户为什;五邻为里,即二十五户为一里。

从三杨庄聚落遗址目前的发现看,已经发现了14处汉代的庭院,也就是说14户,遗址内的''一里''究竟有多少户,现在仍在勘探之中。就目前的发现来看,这些庭院或经过统一的规定或约定俗成,它们均为坐北朝南,方向一致(南偏西约10°);均为二进院布局,占地面积大致相同;前后左右相距的距离有远有近,最近的相距为25米,远的可超过500米,相互之间均被农田相隔。每家庭院南门外均有通向田间大道(一般宽约5米,有的地方宽约7米)的独家小道(一般宽约3米)。每家的庭院均在自己的田中。这就是当时农村的大致景象。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汉代居住类建筑遗迹的考古发现主要集中在当时的都城和大的城邑,如汉长安城、洛阳汉魏故城、汉河南县城、南阳郡宛城、河北武安午汲故城、山东临淄故城等,所揭示的建筑遗迹也主要是宫殿、官署等官用建筑,普通民居发现很少。

以前对汉代庭院民居的认识,或来源于汉代的画像石刻,或来源于墓葬内出土的陶院落模型明器等,而且,多是些楼阁、亭榭等造型;这些材料又只是写意线条或模糊形象。在仅有的少量文献记载中,概略的''一堂二内''是汉代平民典型住宅。

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内已经发现的这些庭院所有者或居住者的身份无疑是当时从事农耕力作的普通农民。这些庭院均为二进院布局,堂屋(主房)全部为瓦顶;庭院周围或水沟环绕,或毗邻池塘;庭院一周绿树荫翳,树外即是田畴;前有水井,后有厕所。

从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清理出的各类建筑保存的状况看,至少每座主房的瓦顶北半坡大部分保存了板瓦与筒瓦的仰覆扣合原状,说明这些建筑是洪水浸泡坍塌的,没有受到洪水的急流冲击,而且,坍塌时有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所以保存状况较好。这就给我们全面了解这些建筑的建筑技术和工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耕作制度,在秦汉以前主要是施行最简单的缦田法,就是撤播,无行无垄。它虽然可以在播种时节约劳力,但浪费种子,而且幼苗长出后密集丛生,中耕、除草都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由于不便于田间管理,产量相当低。后来逐渐出现了有垄的条播法(也就是垄作)。到西汉武帝时明确出现了''一畮三甽''的代田法。

三杨庄汉代遗址中发现的大面积耕作农田可以为我们真正理解汉代的代田法提供真实的实物样本。三杨庄汉代遗址中的一畮(垄)和一甽(沟)的合计宽度一般为60厘米。现存甽深(最高点到最低点高度约为6厘米),这肯定不是耕作后最初的深度,应是庄稼收割后的深度。

从三杨庄遗址内已发现的各庭院周围,特别是屋后广种树木看的情况看,这符合当时朝廷的提倡和规定。在第三处庭院的西北田地中,清理出有一些树叶痕迹,很可能是桑树叶和榆树叶。这也说明,当时的家庭中妇女肯定从事有养蚕、纺织等这类副业,也是家庭收入的来源之一。当然,按规定,田里是不能种树的。从清理的情况看,田垄中的确没有发现种树的痕迹。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三杨庄遗址出土的汉瓦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院落遗址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三杨庄遗址博物馆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河南省内黄县 三杨庄遗址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