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機構改革方案》獲批,獲批省份已達25個

來源 | 《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新京報

黨中央、國務院近日批准了《內蒙古自治區機構改革方案》,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機構設置表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機構設置表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获批,获批省份已达25个

說明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获批,获批省份已达25个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設置紀檢監察機關1個,計入機構限額的工作機關14個(設在相關部門的自治區黨委議事協調機構的辦事機構不計入機構限額)。其中,紀律檢查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合署辦公,實行一套工作機構、兩個機關名稱;辦公廳掛自治區檔案局牌子;組織部掛自治區公務員局牌子;宣傳部掛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辦公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自治區新聞出版局(自治區版權局)、自治區電影局牌子;統一戰線工作部掛自治區宗教事務局、自治區政府僑務辦公室、自治區臺灣工作辦公室(自治區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牌子;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掛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牌子;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掛自治區港澳事務辦公室牌子;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掛自治區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牌子。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與自治區教育廳合署辦公,不計入機構限額。

此外,設置工作機關管理的機關2個。其中,保密委員會辦公室(自治區國家保密局)、機要局(自治區國家密碼管理局)由辦公廳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获批,获批省份已达25个

說明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置工作部門36個。其中,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3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12個。民族事務委員會掛蒙古語文工作委員會牌子;研究室掛參事室牌子;市場監督管理局掛知識產權局牌子;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掛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政府外事辦公室與自治區黨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合署辦公,不計入機構限額。醫療保障局規格為副廳級。

此外,設置部門管理機構7個。其中,政務服務局由辦公廳管理;區域經濟合作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由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監獄管理局由司法廳管理;口岸管理辦公室由商務廳管理;文物局由文化和旅遊廳管理;藥品監督管理局由市場監督管理局管理。

以上來源 | 《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記者瞭解到,內蒙古是最新一個披露機構改革方案獲批的省份。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海南、福建、山東、江蘇、廣東、湖南、遼寧、雲南、浙江、吉林、黑龍江、寧夏、山西、安徽、北京、河北、河南、甘肅、重慶、四川、江西、廣西、陝西、湖北、內蒙古

25個省(區、市)省級機構改革方案獲批的信息由當地官方媒體公佈

其餘尚未披露相關信息的6個省(區、市)包括:天津、上海、貴州、西藏、青海、新疆。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省級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報黨中央審批,在2018年年底前機構調整基本到位。省以下黨政機構改革,由省級黨委統一領導,在2018年年底前報黨中央備案。所有地方機構改革任務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

部分省區市也公佈了改革時間表。以廣東為例,廣東要求2018年10月底前,完成新組建部門領導班子配備、人員轉隸、掛牌工作;2018年11月底前,按程序印發部門“三定”規定或機構編制調整文件;2018年12月底前,省級機構改革落實到位;2019年1月底前,廣東全省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山東同樣要求10月底前完成新組建部門領導班子配備、掛牌、人員轉隸工作。記者瞭解到,10月25日至26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山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山東省醫療保障局、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五個省政府機構掛牌。

焦點1

多數省份黨政機構總數少於60個

記者發現,已經公佈機構數量的省、區、市中,絕大多數的省份黨委、政府機構總數少於60個。

其中,福建、山東、江蘇、湖南、遼寧、浙江、吉林、黑龍江、甘肅、江西、湖北的省委、省政府機構總量均為60個。截至目前,只有重慶的市委、市政府機構總數超過60,一共64個,其中市委機構17個,市政府機構47個。海南、寧夏黨政機構總數最少,均為55個。

省級黨委機構數量最多的是福建省委,設了19個機構;最少的是江蘇、寧夏、廣西三省份黨委,均只有16個。省級政府機構數量最多的是重慶,設有47個機構;最少的是海南,只設了37個機構。

此次改革,各省份機構數量都被要求了限額。以廣西為例,根據中央要求,廣西黨政機構限額為60個,其中副廳級機構佔比不能低於15%,即不得少於9個且必須設滿。改革後,廣西設置黨政機構58個,其中黨委機構16個、政府機構42個;正廳級機構49個,副廳級機構9個;正廳級機構比改革前減少了5個,副廳級機構增加了6個,黨政機構總數增加1個。

焦點2

機構設置對應國務院部門調整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改革後,國務院組建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組建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司法部;優化水利部職責、優化審計署職責,監察部併入新組建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不再保留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

此次,各省份的政府機構改革,均對應了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以山東為例,改革後,山東省政府組建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應急管理廳和重新組建省司法廳等8個省政府組成部門,組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醫療保障局等2個省政府直屬機構,進一步優化省審計廳職責。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是兩個“新”名字,此次各省份機構改革中,也均建立了退役軍人事務廳(局)、應急管理廳(局)。10月25日,重慶市應急管理局正式掛牌。

此外,海南、江蘇、湖北、寧夏等地也已重新組建了省(區)司法廳,不再保留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組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區)司法廳。

焦點3

部分省份設“一對多”省級機構

記者發現,各地機構改革中,有一些因地制宜設置的特色機構。

比如,廣東組建了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山東省則在省委部門中設置了海洋發展委員會,在省政府部門中設置了海洋局,官方解釋,是為了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與大數據有關的機構,各地也都因地制宜地設置。如浙江組建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官方解釋,通過組建這一機構,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與政務服務的深度融合。山東、福建等也新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廣東等省在省經信委內部設立大數據局。

此外,廣東還組建了省能源局,作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部門管理機構,記者發現,這個機構也並非每個省都有設置,同樣組建了能源局的還有湖南。

重慶和海南都出現了規劃和自然資源整合的機構。

重慶組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相關部門的山水林田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等管理職責進行整合,同時還整合了市規劃局空間規劃、市國土房管局國土資源規劃、市發展改革委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

海南組建了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整合省規劃委員會、省國土資源廳的職責,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水務廳的自然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海洋經濟、海洋自然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等。

記者發現,部分省區市還出現了“一對多”的省級大部制機構。如,海南省整合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的職責,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的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組建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作為省政府組成部門,不再保留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這個部門,就對應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三個中央部委。

以上來源 | 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