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五十年之约——峡江188名上海知青返乡省亲记

赴一场五十年之约——峡江188名上海知青返乡省亲记

赴一场五十年之约——峡江188名上海知青返乡省亲记
赴一场五十年之约——峡江188名上海知青返乡省亲记赴一场五十年之约——峡江188名上海知青返乡省亲记

“峡江不能忘,我的青春就在这片土地上……”,一曲饱含深情的《江西,我的第二故乡》在峡江县宣传文化中心大厅回荡。当日,为了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峡江县举办了“广阔土地 终身难忘”文艺联欢会,188名上海知青代表返乡,与他们的峡江亲人共聚于此,回忆起那段如歌岁月,怀念过往热血青春。

走,我们回家去

现年68岁的王杰是峡江县上海知青联谊会会长,今年5月16日,他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我对江西是要下跪的,跪的是自己的青春,跪的是那些奋斗在红土地的红军……”引起了大家的点赞和评论。一时间,大家都回忆起了自己的那段知青日子。看着这么多的评论,王杰想道,大家都是奔七的人了,也都想回家看看。于是,他在知青群里发了个信息,“五十年啦,想不想回峡江看看?只有回到那片土地上,才到真正纪念自己的青春。”立马得到了多数人的热烈回应。经过大家的讨论,一致决定回峡江,重返知青路就这么定下来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的回城知青并不是都能联系上,为了联系上更多的知青,大家或到当时的老住址去询问或朋友间奔走相告。最终,报名表上就有了192名知青代表。

做为此次活动的总指挥,王正兆精心设计了会徽,金色圆圈内的红色图形,左边是“山”,右边是“乡”,两字左上右下的组合,意指“上山下乡”,五座山寓意井冈山,同时两字也似“LY”,代表着联谊之意,五颗红星代表五十周年。与此同时,大家也想着要奉献一场晚会给这片热土。王杰特意为联欢会写词、钱光炬谱曲《江西,我的第二故乡》;刘根生准备峡江方言清口《恰》,为何要准备这样一个节目,他是这么说的,“下放时,言语交流不畅,但吃饭这件事让我们和峡江老表结下了浓厚的感情。”诗朗诵《朋友,咱们一起走》,知青八易其稿撰写而成;早已在瑞典定居的董家骏老人说:“我也要回来。”…… 就这样,192名上海知青在等着赴那场半世纪后的约会。

来,欢迎回家来

杜郁,作为此次活动的峡江联络员,在得知知青要集体返乡省亲的消息后,更是激动万分。他当即向县里汇报此项工作,县里也是高度重视,召开会议,部署老年艺术团全力配合做好联欢会工作,各乡镇要指派专人负责对接此事,找到当年那些知青们的师傅。

在节目的对接上,杜郁也是颇费心思,既要符合那个时代,又要体现热情,让上海知青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有个情景剧能再现那年的情深,就太好了。” 胡国莲、吴远东、陈刚立马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重任,写剧本、选演员、彩排,一遍遍打磨,情景剧《我们这一辈》只为带给大家最真挚的回忆。

10月21日,第一批活动组委会成员选行到达峡江,10月22日,后续人员陆续抵峡。10月22日下午,晚会正式开始。 联欢会在峡江县上海知青联谊会组委会全体成员合唱的《江西,我的第二故乡》歌曲中拉开帷幕,17个节目,自编自演,情真意切。诗朗诵《朋友,咱们一起走》,一声声“朋友,咱们一起走”仿佛带领观众回到了知青同峡江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岁月;方言清口《恰》,全程用峡江话与观众畅聊,让久别归家的浪子们,倍感亲切。

演出中,画家王华登台献艺,现场作画,并进行了捐赠,县领导雷芳、钟世基、曾志斌、周军华代表峡江上台接受捐赠。当天上海知青还捐赠了《梦溪笔谈》等多套古籍。

让我再看你一眼

重走知青路的活动中,知青们分别回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重温过往青春。五十年过去,峡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知青与群众那份浓浓情谊。曾经风华正茂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老人们见面都是含泪相拥,述不尽当年的情思,讲不完五十年的思念。“我迷路在我的第二故乡。”这是联谊会会长王杰时隔多年后来到峡江的最大感受。“五十年前的峡江放眼望去,到处是土路、土房。如今的峡江发展日新月异,已不是贫困落后的峡江。”

回到当年下放的镇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知青们个个激动不已。“看,那个礼堂还在。”还未下车,知青吴志坚说道。“我深深记得老表的淳朴和热情,当时的我们刚刚下来,五谷不分,老表们今天送南瓜,明天送辣椒,我记得当时一个月里头我有20天是在老表家蹭饭呢。”

在戈坪横溪口,一群人拥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老人名叫,曾是68年第一批来峡江的知青,吃苦耐劳,后来当教师直至返回上海,这次听说她回来了,好多学生和村民都赶过来看她,韩湘中喜极而泣。据了解,9月底韩湘中老人刚刚做完膝关节手术,尚在恢复中,平常靠轮椅出行。在这么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她依然选择回来。上海至峡江,汽车、高铁、大巴,艰难地上下,她没有一声说累,她说,她是真的是想回来看看。看看曾经热爱的土地,看看在那段岁月里结下深厚友谊的好些老朋友!

在仁和,王杰和几位知青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来到一个墓前。巍巍青山,嘤嘤红土,坟头无草,几朵小白菊在微风中摇摆。这是韩信海的墓地。1969年底,下放到仁和的韩信海和朱明强在来到峡江的第58天,朱明强因抢救集体财产落水,韩信海下河救人而壮烈牺牲,永远地留在下这片土地,后韩信海被县政府追为烈士。燃上一柱香,王杰缓缓地说道:“信海啊,我们来看你了,这个会徽,放在这里陪你。”他回忆道,那年,8个共产党员为韩信海送行。他还说,那么多年过去,有件事记忆犹新。那就是在1969年6月30日,山洪暴发,险境当道,一片混乱。站在没腰深的水中,徐中道临危不乱,成立临时指挥部,组织大家自救、救人,让王杰看到一位共产党员的信仰,也成为了他的人生信仰。

知青情结,不仅饮食知青对第二故土的怀恋,还有当地老表对知青们的牵挂。50年过去,很多人已经离去,但在离去前他们都交待自己的子女,如果有天知青回来了,让子女代替着自己去看看。在宾馆看到正在等知青的陈建华,她的父亲曾在那个年代和知青结下了浓厚的友谊,她说,“八年前父亲离世时对我说,如果有机会,让我再去看看王大伯。”

马上就要离开了,每一位知青很认真地回顾着曾经的每一寸土地,依依不舍。就如同他们在联欢会上唱的那首《让我再看一眼》,“为何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是最好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