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文 | 狐狸勋

近几年,中国经济开始由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增长,互联网经济逐渐成为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最大亮点。新的经济现象重塑了整个媒介环境,网生内容市场应运而生,网剧毫无疑问成为了站在风口最肥的那只“猪”。

从一开始被打上粗制滥造的标签再到后来的蓬勃发展,四年时间,网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奔着,吸引了不少电影、电视剧等传统影视创作者“转网”。

电视剧《红色》的导演杨磊拍了《九州天空城》《逆袭之星途璀璨》;《闯关东》的导演孔笙拍了《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雍正王朝》的导演胡玫拍了《幻城》;《大明王朝1566》的导演张黎拍了《武动乾坤》。他们中,成功者寥寥,失败者众多。

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如今,随着影视行业步入寒冬,相较于传统影视投资低、市场大的网剧市场更是迎来了大家的争相入局,但这真是条好走的路吗?先行者似乎已经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后来人:即便具备成熟的创作经验,也并不意味着就能玩转网剧。

放不下偏见,做不了网剧

网剧是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以播出载体来作为标准区分网剧与电视剧,认为网剧就是在互联网上播出的剧集,但这并非网剧的真正含义。

今年的上影节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曾提出了一个“真网剧”概念,“大部分网剧并不是真正的网剧,只是说在电视台播出的剧在互联网播出,或者按照原来电视剧模式制作的剧仅仅在互联网平台上播出,不在电视台播出,并没有真正符合互联网真正制作模式的网剧。”

可以发现,近两年,不少拿着电视剧的创作审美和价值观制作的电视剧,根本无法对应网剧市场。像最近扑街的《武动乾坤》以及之前赖声川导演的《王子富愁记》等剧,其背后制作团队均来自传统影视,内容没有太大bug,制作水准也处于网剧中的中上等,且符合集少、时短的模式,但就是不受观众待见。

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事实上,所谓的剧集质量、时长等因素固然重要,但仅仅是外在层面,究其根本,其实是表达方式和创作审美上的水土不服。

网剧作为互联网文化熏陶下的产物,其创作模式也应顺应整个互联网环境,而互联网毫无疑问是年轻人的天下。2012年的《屌丝男士》,2013年的《万万没想到》,可以说,网剧是由属于青年亚文化范畴内的恶搞、屌丝文化而带动兴起的。

因此,真正的网剧,应是以年轻人审美、价值观为创作基准、具备互联网思维和语境的影视作品。受青年亚文化的浸润,内容上反映青年亚文化,能够代表大多数青年人的意志。不难发现,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经常借网剧的情节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构建话语权。

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但是,年轻人喜欢的,网剧应该表达的,却恰恰成了不少传统影视人嗤之以鼻的。众所周知,影视行业有个根深蒂固的鄙视链,电影→电视剧→网剧→网大,层层下降,即便如今网剧逆袭,心里的“鄙视”也依旧存在,对于体量水准,关乎内容价值。

据鹦鹉君观察,大多数从传统领域转战网生内容的影视人,因为长期扎根传统影视,加之本身年龄偏大,对于网络生态和话语体系并不了解,他们刻板地遵从着属于自己的一套固有创作模式和价值观审美,甚至对于网生内容以及青年亚文化存在着很大偏见。

在他们看来,年轻人所喜欢的屌丝、吐槽、表情包、恶搞等等,通通属于低级媚俗、恶趣味,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高度。

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确实,在新媒体环境中,大部分网剧成本、制作、主题都不是“很大”,草根化、平民化、 娱乐化、趣味化色彩浓厚,其差异性、碎片化、开放性等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推崇的多元化、零散性、去中心化不谋而合,这种后现代化创作理念正在不断颠覆传统文化的理念与思想。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年轻观众所喜欢的,也正是网络影视典型的共性和特征,以及其存在的最终意义与价值。

通俗来讲,就是以娱乐性、消费性为主导,去中心化,去政治化,不管什么内容题材,不管采取什么视角,一切都是为了娱乐。

但是如今不管是传统影视人还是网生创作者,都过分拔高了网剧的定义,渐渐忽略了“娱乐”这个终极目的,反之将“教育”作为第一要义。是的,国家是倡导现实主义、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在告诉大家“要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先有乐,教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纵观目前整个网剧市场,真正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现实主义作品寥寥无几,爆款的还是古装宫斗、玄幻、爱情偶像等题材,这些作品真的有伤风化吗?

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些网剧存在血腥、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些固然需要摒弃,但并不意味着要排斥所有年轻人喜欢的亚文化,亚文化不等于不好,而是年轻人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创作者是应该承担对于年轻人价值观的引导责任,但也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实主义该有,爱情偶像也该有,只要没有拜金、虚荣、拼爹等不正确的价值观便无伤大雅。

曾经以韩寒为代表的80后被诟病是扶不起的一代,如今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90后被吐槽是垮掉的一代,如今他们逐渐步入社会,正在改变潮水的方向。

不难发现,《萌妃驾到》《双世宠妃》《颤抖吧阿部》等爆款网剧的幕后班底均是80后,甚至90后,他们的作品呈现了明显的青年亚文化特点,题材杂糅也很大胆,敢于挑战观众的观剧习惯,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传统影视人:网剧是门青春饭,我们可能都老了……

《河神》的导演田里就曾透露,陈国富不愿意选用成熟的电视剧制作班底,以较高的“保险系数”来完成项目,而是想把它交给一群经验或许尚缺,但有想法、有冲劲、懂市场的年轻人。

年龄所导致的价值观与审美的差异是大部分传统影视人很难跨越的鸿沟,他们必须摒弃固有观念,不断寻找新的角度与观众沟通。陈可辛曾说道,“传统影视人放下成见,拥抱网生内容,就能干到80岁。”

因此,不论是传统影视人,还是正在网生市场摸鱼的内容方,在创作网生内容之前,请先抛弃陈旧的价值观、审美以及固有的创作思维,找几部市场上受欢迎的爆款网剧看一看,扪心自问一下,真的能看下去吗?接受之后,再来聊如何寓教于乐这件事。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