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华夏药都“天眼”画像 大数据促产研融合发展

河南禹州:华夏药都“天眼”画像 大数据促产研融合发展

中新社河南分社许昌10月26日电(张培 海洋)日前,由河南省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禹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华夏药都——中医药大数据论坛”在河南省禹州市举行,国内顶级行业专家与广大企业代表专家齐聚一堂,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谋求深层次科研产业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大数据研究发展。

会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李强子博士指出,“必须把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智能化决策管理技术引进来。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物联网和精准气象技术,为农田、农作物、农民和农产品市场画像。借助农业大数据分析,实现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生产流程的数据共享与智能决策。”

据了解,禹州市的大数据事业具有起步较早、起点较高、成效显着等特点:

一是企业聚集效应凸显。前期,禹州市“三园两众创”已入驻161家中小企业,为禹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原云都”建设坚持与产业相结合、市场化运作、公司落地运营的工作原则,自2017年6月智汇街区一期项目投用以来,已入驻互联网关联企业、双创型企业49家。其中,包括国内顶级创新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软通动力公司,国内电子信息、军工关键元器件等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唯一央企中国电科集团,国内AR、VR、全息影像、裸眼3D等行业领跑者北京易讯公司,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新三板上市企业深圳联合信息,以及禹铨研究院、上海增容、翱旗科技、武大吉奥等诸多国内大数据知名企业,涵盖了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应用等全领域,产业闭环构建完成,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驱动、产业集聚的良好发展局面,为“中原云都”建设蓄积了强大动力。


河南禹州:华夏药都“天眼”画像 大数据促产研融合发展

二是技术支撑坚实有力。禹州市着力引进一大批高端人才,切实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姚建铨在禹州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专家指导咨询;世界时空数据、中国底层数据库知名专家龚健雅院士在禹州落地院士工作站,专门研究城市大数据,吸引一大批加工处理数据的企业落地禹州,最终实现数据的可交易化,打造数据洼地;中科院计算所博导、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主任张云泉团队,与禹州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原云都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超前布局云超算中心,强力助推地方乃至中原地区实现在数字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引进大森BIM团队,推动BIM技术在禹州建筑领域广泛应用,提高建筑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提供基础保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

三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禹州于2016年8月率先在全国成立第一个县级大数据管理局,全面提高制造业融合创新能力,驱动制造业早日走向工业4.0时代。围绕大数据核心产业、大数据衍生业态、大数据关联产业、大数据基础支撑等全产业链落地项目33个,涵盖政务服务、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融合、共享经济、双创等领域,初步形成了业态相对齐全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

四是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打造优政、惠民、兴业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圈,搭建云超算中心、政府公共信息云、工业云、钧陶瓷云、中医药云、信用大数据、大数据可追溯等7个平台,在技术支撑、产品服务、平台辐射上全力助推禹州政务服务、传统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目前,禹州市政府公共信息云平台已搭建完成,正组织各单位进行数据录入;工业云平台已与许继、森源、众品等多家龙头企业进行了对接,初步共享了行业数据;钧陶瓷云平台已接入全市100多家钧陶瓷企业;中医药云平台囊括了禹州75种中草药市场行情数据;信用大数据平台已搭建完成,正在争取省级示范项目;大数据可追溯平台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试点运行。

“网络强国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强国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制造、人工智能和芯片等先进技术,同时也需要广泛并深入地连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河南省网络文化协会会长李祥辰表示。

河南禹州:华夏药都“天眼”画像 大数据促产研融合发展

河南禹州:华夏药都“天眼”画像 大数据促产研融合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