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文:杨柳风

农历九月十九,立冬。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节奏。脉搏一起一伏,呼吸一进一出,筋肉一张一弛,以至日夜的更替,寒暑的往来,都有一个劳动和休息的道理在内。草木和虫豸在冬天要枯要眠。”美学家朱光潜如是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不可悖反。于万物而言,冬天是养精蓄锐的时候,为的是日后更好地从大自然那里获取精华。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秋深渐入冬,红叶随风,唯有黄花带露,“一点飞鸿影下,白草红叶黄花”。

运河埂上随处可见的千里光照亮了单调的原野。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如果愿意点亮,就能从平凡生活中获取更多喜悦。

人生实难,要学会自得其乐。

无论鲜衣怒马还是素衣素食,倘若内心明媚温暖,寻常日子也会过得滋味丰足。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相比之下,野菊则像是被打散了队伍的游兵散将,不成气候。

但我还是摘了一束带回家,放进花瓶里,过些时候,则又成了天然的干花。

菊花是不凋谢的,只会枯萎,枯萎了还是在枝头,正所谓“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我几乎不在花店买花,餐桌上的花瓶却不曾空过。

不买花不仅是为省钱,更是因为喜欢自己动手釆摘,那种采摘的乐趣是你用钱买不到的。

檫树花、映山红、红蓼、三脉紫菀、甚至芦苇、狗尾巴草,那些通常人们都不拿正眼瞧的草木,大自然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香气,不是花店里千篇一律的香水味。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大自然不仅向我们献出鲜花,也向我们献出果实。

临河的胡枝子早已结籽,我是亲眼看见它先是开出紫色的花,然后结出青色的小豆荚一样的果实,最后变成干枯的黄褐色。

冬青红彤彤的果实和绿油油的树叶相映成趣,那些结果的枝条多半比别的伸得高一些,也就得到更多的空气和空间。

这时如果你看见一根长长的果梗,上面吊了一个两个红色的小球,以及两片或三片干瘪的“果壳”,那就是卫矛,它的果实完全成熟后,果皮开裂成两瓣,露出内部鲜红的种子。

高粱泡则色泽鲜活,酸酸甜甜。稍微留心一下,很容易找到一大片,顺手摘下两串,足以让你吃个肚儿圆。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任何一次运河漫步,都有可能让我发现一种过去从未见过的野花或野果,比如春天的轮叶过路黄,秋天的野菰。

这一次我发现了山麦冬,此时的它结出了青色果实,有的已转为乌黑。

其实,任何一种草木,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它们是有表情的,就像人的脸有正面也有侧面。

青葙我差点没认出来,一袭淡红色的连衣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换成了华贵皮草,还是今年的流行色——焦糖色,真有意思。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人到中年,父母老了,孩子尚小,上班、下班,家务、陪读,每天像个陀螺高速旋转,时间常常需要精确到秒。

可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陶公在《自祭文》里说的“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对一个忙碌却又不善周旋的人来说,近在眼前的运河无疑是个无比亲切的朋友。

好朋友见面是不用刻意打扮的,穿上舒适的衣服和平底鞋就可以出发了。

在运河上,我不用担心随时预备着和熟人打招呼,因为来这里的人毕竟不多。

运河上草木种类繁多,我曾想,要是能叫出这里所有草木的名字,那该有多好!实际上,植物是认不完的,我能做的就是发现它们的美。

印度诗人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在《关系的真谛》里写道:

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

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

改变不了河水流淌的速度

所以只是观察它

发现它的美就够了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冬天是由向外的追逐变为向内的沉淀过程,万物宜静以涵养阳气。

像是一个人“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人生的诸多磨难离合都一一走过,酸甜苦辣都一一尝尽。

再回首,收余恨免娇嗔,懂因果知慈悲。有精神强度,也有灵魂韧度。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过几天就是淘宝的“双十一”了,我已提前将一家人的棉鞋加入了购物车。

记得过去,每到冬天,外婆总是早早地就为我们准备好了过冬的鞋——灯芯绒“东北”棉鞋,姊妹几个一人一双,我们穿着它烤火,跳绳,踢毽子,逮俘虏……如果人的一生中一定会有几个记忆深刻的唯美片断,那么,戴老花镜的外婆坐在阳光下纳鞋底,绝对要算一个。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秋天去了,冬天来了。

立冬,适宜西窗剪烛,围炉夜话。你,约了吗?

24节气之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杨柳风,本名王爱娣,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宣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字散见凤凰读书等网络平台以及《清明》、《中国经济导报 》、《皖南晨刊》等报刊杂志。

文字已获作者授权,题图来自吖吥嘻嘀,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均归作者所有,致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