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學學這位清朝媽媽,不抱怨,爲孩子可以出頭露面,奔走綢繆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兒子被人陷害入大牢,且終身不得中用,審判官確是父親。母親不僅不怪父親,而且非常體諒父親的捨命求道一般的剛正不阿。

便以一己之力為兒奔走籌謀。

都學學這位清朝媽媽,不抱怨,為孩子可以出頭露面,奔走綢繆

母親大牢探子,邀兒抄寫經書一本,並以此呈給皇貴妃,以求說情於皇上。皇貴妃豈能不知母親打主意到自己頭上,大怒,殿外,烈日之下,叩頭三個時辰,直至頭破血流,始終只一句,求皇貴妃留下佛經吧。

慈母護雛之心,感人至深。皇貴妃終於被感動。兒子得以昭雪。

試想,母親知禮,不怪罪父親。卻不放棄兒子昭雪的一線機會,捨命奔走,尋找機會。大舍,大智,大愛!

都學學這位清朝媽媽,不抱怨,為孩子可以出頭露面,奔走綢繆

回想,我等之輩又對孩子付出了什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嫌棄孩子玩鬧後的狼藉,嫌棄考試的不理想,嫌棄孩子的情商不夠,甚至罵過,打過。

如今滿滿的自責,孩子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