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火的SUV銷量遇冷,難道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

進入2018年以來,我國的乘用車市場需求有了不小的回落,這也直接反映在了銷量上。目前,銷量同比最穩健的排名是豪華品牌>合資品牌>自主品牌。而這其中,SUV的銷量相比其他細分市場“剎車”踩的最狠,同比下降了10%之多。


曾經大火的SUV銷量遇冷,難道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實際上,不僅SUV銷量下滑,轎車市場銷量也呈現下滑趨勢,但沒有SUV車型那麼劇烈。這次乘用車銷量的整體下滑,似乎預示著SUV市場迴歸理性,新一輪產品的優勝劣汰即將開始。在SUV車型火起來之前,轎車一直穩居銷量主力,直到這一車型開始爆發式增長,不少自主品牌靠著SUV打了翻身仗。但長久以來,我們確實忽略了一個事情,SUV對於普通家庭是否真的是剛需?


逐漸迴歸理性的SUV市場要說SUV在國內的興起,主要源自於這種交通工具可以兼顧家用的同時,大大增加人們的出行範圍。更高的離地間隙、更大的空間以及更“威猛”的造型,這些都與中國的“大”文化緊密契合,也是它火起來的原因之一。
曾經大火的SUV銷量遇冷,難道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隨後,自主品牌們看到了翻身的機會,市場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當時的能夠兼顧家用且價格合適的SUV寥寥無幾。一時間,為了儘早得到利潤,也是為了和其他車企比拼,市場上出現了不少以低價為先的產品,轎車升高底盤之後就當SUV賣,甚至還出現了貨車升高底盤當7座SUV賣的現象。


曾經大火的SUV銷量遇冷,難道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當然,低價絕非長久之計,在隨著消費升級和合資品牌向下拓展市場,早期靠低價搶市場的自主品牌產品也都應聲倒下,口碑與粗糙的使用體驗開始發揮作用。而後,不少已經得利的車企開始注重質量,引進大供應商的零部件、加強品控,甚至直接挪用國外品牌成熟的技術。


不過,正當車企們覺得情況終於要好起來的時候,市場再一次發生了變化。隨著二三四線城市的道路建設愈發完善,不少消費者開始意識到自己並不需要一臺同級相比售價更高的SUV車型,他們開始意識到SUV天生的缺陷:不好停車、油耗更高、更差的舒適性和並沒有強很多的通過性。



油耗、通過性都將成為門檻正如上文所提,隨著道路建設,SUV的“剛需”屬性會有所降低,人們不需要僅僅高1、2釐米的底盤來應付通勤。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步步升高的油價、和逐漸收緊的燃油車購買政策,也必將成為限制SUV的兩大因素。那麼,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SUV存在的意義將會更加偏重通過性,以及更低的油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汽油比礦泉水便宜的國家,誰不喜歡V8的SUV車型呢?
曾經大火的SUV銷量遇冷,難道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回到現實,如果SUV意味著舉家出遊,欣賞原始的自然風光,那麼經濟性、和一套完備的四驅系統則會成為現階段最好的解決辦法。底盤高度自不用說,一套高效的混動系統,亦或簡單粗暴的增程式混動都會成為很好的選擇。以現在的技術,完全脫離化石燃料並不可能,因此保證續航的同時,儘可能的節約燃油,通過電機控制四驅系統則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回到現實,如果SUV意味著舉家出遊,欣賞原始的自然風光,那麼經濟性、和一套完備的四驅系統則會成為現階段最好的解決辦法。底盤高度自不用說,一套高效的混動系統,亦或簡單粗暴的增程式混動都會成為很好的選擇。以現在的技術,完全脫離化石燃料並不可能,因此保證續航的同時,儘可能的節約燃油,通過電機控制四驅系統則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