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二十)

納蘭詞作,都是其情感的真實寫照。納蘭詞風的形成期,正是他與妻子盧氏攜手雙飛的時候,兩人彈琴作賦,對弈言歡,這些在納蘭的詞作中都有抹不去的痕跡。但正是由於兩人頗為深厚的夫妻之情,在妻子盧氏去世之後,納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納蘭作為一個出身顯赫的富家公子,雖然身世得到很多人的羨慕,但是他自己並不快樂。他是一個率性而自然的人,然而不如意的愛情卻讓他飽受折磨。他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後又入太學,舉進士,成為皇帝的近臣,但是卻十分厭惡官場的生活。再加上婚姻悲劇的沉重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婉悽楚的不盡的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

下面這首《浣溪沙》便是一首悼亡之作,納蘭借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典故表達對亡妻的懷念與哀思。

鳳髻拋殘秋草生,高梧溼月冷無聲,當時七夕有深盟。

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送傾城。人間空唱《雨淋鈴》。

納蘭詞(二十)

浣溪沙

“鳳髻拋殘秋草生”,妻子已經逝去,掩埋入土,她的墳頭,秋草雜生,甚是蕭瑟。人面不知何處去,納蘭只感覺斗轉星移,物是人非,事事皆休了。

“高梧溼月冷無聲”,妻子去世後,詞人思念不斷,而梧桐依舊,寒月皎皎,溼潤的好像哭過一般,冰冷而沒有聲息。一個“高”字,寫出了梧桐的孤寂。月是“溼”的,但不知是月之淚還是詞人之淚了。一個“冷”字,渲染出深秋淒冷的氣氛,挾帶著一種悲傷的情緒。

“當時七夕有深盟”,化用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典故,說明納蘭與妻子也曾像他們一樣相約信誓。

納蘭詞(二十)

唐明皇與楊貴妃

“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送傾城”,亦化用李楊典故,既有當日的恩愛,又何來後日的馬嵬坡的傷情,既有道士傳其信物,卻更教人悔不當初。彼時兩情相望,各據一情;此時天涯人遠,不得相親。

“人間空唱《雨淋鈴》”,亡妻已逝,滾滾紅塵,納蘭唯有自己獨自傷感了。納蘭縱使寄情於千言萬語,往昔的紅顏與恩愛卻是如煙如霧,隔山隔海。

納蘭是個極重感情之人,所愛之人已離自己遠去,只能空自悵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