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連陽標統 架勢堂關防

從鴉片戰爭開始,滿清殖民利益集團就被西方列強摁在地上暴打(當然,直接被揍的是漢人),但他們寧可割地賠款也不肯改革,無非是擔心民眾覺悟後,傾刻覆反天下。即使被迫搞洋務運動,幻想什麼“師夷長技以制夷”,無非是一廂情願的打飛機而已。只想技術改革,不以思想與人身解放為基礎的任何改革都會失敗,什麼時候都一樣。

洋務運動中,最受重視的是軍事技術,如江南總局造軍械。而軍械是需要人用,所以滿清再不情願,也得開辦一系列的近代軍事培訓機構,希望能得到一批忠君愛滿又精通軍事的武備人才,這也是一廂情願的意淫。他們忘記,人是有正義感的。任何時代,總有一些高官厚祿收買不了的人。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廣東陸軍小學堂第一期

從1885年李合肥在天津開辦武備學堂開始,之後什麼XX講武堂、將弁學堂、武備學堂(也是小學教育)、速成學堂,貴胄學堂,兵目學堂……1900年之後,陸軍教育學制方面大約形成三級學制。第一級,招收15—17歲的少年入讀各省辦的陸軍小學。三年學習期滿後,幾個省勻一間,就近升讀清河、陝西、武昌、南京四間陸軍中學,兩年學習期滿並考試及格後,再去陸軍軍官學校(即保定軍校)……接受陸軍養成教育八年,到部隊後從少尉排長幹起。

相比較其他學堂,陸軍小學辦得比較晚。從一九〇三年第一間直隸陸軍小學開辦,到各省在一九〇五年陸續開辦,進入民國後取消陸軍小學堂,小學堂存在的歷史不過十年。

廣東陸軍小學堂是錢屠岑春煊於一九〇五年開辦,校址在黃埔長洲島平崗(現在的東征烈士墓),一共辦了五期。民國後就辦了第六期,然後停止辦學,全部畢業生六百餘人……三十年代之前,廣東帶兵拿槍的人,多半出身於此。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薛嶽

黃埔陸小第六期於1912年春招生,數千人報考,收127人(畢業120人)。薛嶽榜列第三十二名(張發奎說薛與高漢宗是黃其楨的第四標推薦的,特媽根本沒考試)。

數千人之中榜列第三十二名,參照科舉也算中了秀才,薛嶽算是給第四標添了不少光彩。黃其楨標統一高興,交代標裡的糧餉官每個月仍例發十個龍洋給他作軍餉。

十個龍洋的軍餉再加上軍校發的兩個,薛嶽基本上乃是同期同學中的闊佬,少年人喜歡張狂,便經常被同學摁著做了水魚(請客做東)。經常吃他的喝他的那夥人有鄧揮(鏗哥細佬)、爛賭光、土匪張、阿聾、吳奇偉、許志銳、葉挺、葉肇、崩耳南、豬仔暉、黃琪翔等人。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薛嶽的學歷就是黃埔陸小,還沒畢業。現在到處胡說他保定六期畢業,錯誤來自於1947年版的《現役軍官資績簿》,怎麼搞錯的,我估計責任不在他,而是編寫的人想當然,以為和他一起混的那幫人都從保定六期畢業,那麼他理所當然也是……沒搞明白就填上,搞成大烏龍。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鄧揮

陸軍少將,鄧將軍是鏗哥的細佬,沒什麼好說的啦,表現即使再平庸,軍界大佬們看在鏗哥的面子上,也會對他關照一二。

抗戰期間,我記得他一直在南路下四府那邊混,即雷州半島,湛江、欽州那邊任師管區司令,遊擊縱隊司令之類的不鹹不淡的職務。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鄧士章

突然想起漏掉士章將軍,民國惠陽籍姓鄧的能混上將官,問都不用問,基本上與鏗哥是有關係的,不是胞弟就是族弟,鄧演達、鄧演存、鄧揮、鄧士章……都是。

他的履歷我也是知道不多,只記得張發奎回憶錄還是誰的回憶錄說過,他們放假就落香港,到鄧士章家中大吃大喝,他們家是做生意的,有錢。

後來他和鄧演達、鄧揮都在黃埔軍校籌建辦,可想而知孫對鄧氏昆仲的信任了。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簡作楨

我對阿簡幾無所知,但這個名字又很熟悉,真是奇怪。好像他曾在黃埔軍校裡過當教官,還是什麼的籌建辦,陸軍少將他是肯定有,是不是中將不知道。

我當然可以去查各種資料,把他這輩子幹過什麼搞清楚。但我就是想憑印象說,看看自己記住多少事情。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陳芝馨

陳將軍是被大頭魚那邊的人幹掉的,什麼事故翻船淹死,扯談了。不是事故,是故事。

陳濟棠反蔣失敗後,陳芝馨將軍隨辭修將軍接收燕塘軍校,燕塘軍校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廣州分校,他任教育長。陳濟棠派系被清理後,嫡系幾千名軍官被弄到軍校從新學習培訓,陳芝馨趁抗戰爆發的機會,打算將這些軍官編成一個軍,幫四軍系奪回廣東地盤,這就犯了餘漢謀派別的忌諱了,肯定要弄死他。

陸軍官校分校教育長,肯定是陸軍中將銜。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侯文俊

候將軍我不瞭解的,前年在檔案局看見他的簽名檔,覺得名字很熟悉,努力想了一下,回憶起這個名字也是我寫過的一個梅州軍統老兵。那個候老兵是四戰區政治部的司書。而候將軍是四戰區少將高參,三十年代擔任過廣東省學生軍訓主任。我沒有他的照片,只有一張他的簽名代替。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陳海華、馮秉權

昨晚整理第四路軍將官照片,突然認出防空處長陳海華,也同學錄上有名字的。他在1936年就任第四路軍防空處長,已經是少將。

陳將軍的事情我知道一兩點,對他名字熟悉,是在幾分防空學校畢業的廣東老兵嘴裡聽過好幾次。有些老兵記憶好,學校裡廣東籍的主要領導都記得。

他在防空學校混,多半是黃鎮球弄去的。

同時,防空學校還有一個也是熟名字,不熟其事的馮炳權,也是黃埔陸小的同學。熟悉馮秉權名字,好像是我看過幾張他蓋章簽名的證令檔案,具體什麼職務不知道,因為是防空學校的落款,所以我記憶深刻。

但我沒有馮將軍的照片,也不確認他的官階,但參照陳海華的資歷,八成是少將以上的,我敢賭,有誰埋臺?

我說到做到,只憑印象在線寫,不查也不看文字資料,試試自己積累有多少。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丘兆琛

不知道丘將軍有沒混到中將。

就是他拿著翁校長的信,上始興車八嶺去勸降張發奎的。因為少年時期稿護國運動,一直一起混嘛。但那時張死雞撐飯蓋,就是北方人說的死鴨子嘴硬,要裝軍人氣節。張裝逼則也算了,言辭中還羞辱了丘,說丘降陳的行為是老舉(妓女)。

所以丘在北伐初始沒跑到張十二師任職,在第十師任參謀處長(不確定),跟隨部隊一直混到十九路軍煙消雲散為止。他與丘國珍、翁照垣都是十九路軍的另類,與行伍出身的蔡廷鍇不大談得來。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陳公俠

陳將軍是張薛暴徒幫派裡的人,他與李漢魂交好,1938年六十四軍河南參與蘭封會戰,他任副團長的胞弟陣亡,叫什麼名字我一下忘記。鄧龍光升三十五集團軍司令後,六十四軍的軍長自然輪到他。如果說六十四軍是李、鄧私產,他是股東之一。

前年有他的後代輾轉問我有沒他的資料,比如問他的墳墓的下落。我也順手查了一下,歷史資料將他與杭州一個軍統系女將的老公混了,同名。說他七十年代才死於臺灣。事實上他在1949年去世,葬在粵軍第一師墳場。五十年代粵軍墳場……被毀之後,我就不知道下落了。


紙上山河:廣東陸軍小學第六期同學錄(中)

1936年,餘漢謀第四路軍集體祭拜粵軍第一師墳場,在墳場周圍植樹。

說到粵軍第一師墳場,順便扯一下。

粵軍第一師是四軍前身,四軍四個師後來分成四幫人馬,拼搶廣東。四個幫派的人員構成,也以第一師四個團為基礎模糊團結,有脈絡的。鏗哥是一師的師長,他與朱執信若不死,國民黨的統兵大帥,包括黃埔軍校校長,輪不到蔣先生的,黨代表也輪不到廖黨代表,會是朱老師。

他們倆在的話,粵系文武不會分裂。原因很簡單,全省的青年軍官,都是他與朱執信栽培出來的,都是他們的小弟,他們說要砍誰就砍誰,沒人會反對也不敢反對。比如,張發奎、薛嶽那麼牛叉,當初是朱的跟班小廝出身、後來在鏗哥手下混營、連長而已……

朱若不死,國共分裂的事情,估計也不會有,除非CP只聽共產國際的,完全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社會主義是朱老師第一個介紹進中國的,陳炯明看了後很熱衷。陳的社會主義思想比孫更甚。叫他共和將軍錯了,叫社會主義將軍更合適,陳能協調勞資矛盾,但不偏左。以有利於社會生產發展為前提,不會一味偏幫勞工階層說話。再說個事,彭湃初期若沒他支持,搞毛線的農民運動,他一句話就可以讓彭收皮。後來彭搞得勢大,走了極端。陳在香港是鞭長莫及,管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