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特產——國家保護標誌地理產品——高要巴戟天

【產品名稱】高要巴戟天

【保護範圍】廣東省高要市河臺鎮、水南鎮、祿布鎮、樂城鎮、小湘鎮共5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批准公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2015年第143號

肇慶特產——國家保護標誌地理產品——高要巴戟天

高要巴戟天

【產品特色】高要巴戟天為扁圓柱形,略彎曲,肉質根較長、粗壯、肥厚、連珠狀;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和橫裂紋;肉質韌,斷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無臭,味甘甜而微澀。高要巴戟天中多糖含量很高,尤其是耐斯糖且具有明顯的補腎壯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巴戟天藥效的物質基礎。高要巴戟天耐斯糖含量高,且浸出物含量也高於一般巴戟天,大大提高了其藥用價值。

肇慶特產——國家保護標誌地理產品——高要巴戟天

【歷史淵源】巴戟天,又名“雞腸風”,常被簡稱為“巴戟”,《本草綱目》注:巴戟天根氣味辛、甘、微溫、無毒,主治風溼、腳氣、腎虛、陽痿。巴戟天,在河臺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一老先民長居在深山中,由於長期奔波勞碌,飽受風吹日曬、雨淋、潮寒等侵襲,而積勞成疾,腰背部常發生痺痛,重時臥床不起。一天午時,一仙人恰巧路過,見其臥床呻吟,便問究竟,山民告知病因,仙人便在其住處附近尋了幾味草藥搗爛調好,又在他腰部敲擊幾下,再敷上藥,對他說:此藥可暫時緩解疼痛,但未可斷根,明天你將我採挖的藥與雞腸風煲熟吃,才能藥到病除。山民忙問仙人高姓大名,仙人告知叫李巴德,臨別時,仙人將他住處附近的雞腸風告知了他,便揚長而去。山民按照仙人的囑咐服用,果然治癒。從此倍加愛惜栽培雞腸風,並將此事告知附近山民,山民按方服用果然見效,視雞腸風為神藥。為感謝仙人賜藥解患之恩,當地便將雞腸風命名為——巴戟,即巴戟天。20世紀50年代末,巴戟天的生長都是分散不連片,當時河臺鎮船塘坑的黃日灶前輩,便採摘野生的巴戟天藤蔓為種藤,在自己的山地開了約3畝進行扦插種植,經過不斷探索改進獲得成功,改變了巴戟天分散難找,產量低的現狀,為大面積種植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廣東省藥材公司知道後,多次派出農業科技人員到高要指導巴戟天種植。因而,巴戟天種植方法在60年代中開始在高要多個山區鎮推廣,當時連片的種植規模就有達到幾十畝。高要巴戟天由野生轉為種植,其後代代相傳,並流傳鄰近地區。到70年代初,巴戟天種植便在高要河臺、祿步、樂城、水南、小湘等地興起,成為南藥巴戟天的道地產區。解放後,高要巴戟天生產逐年有所發展。1978年全縣種植1340畝,收購量達1.26萬公斤,1988年種植2.31萬畝,收購量為5.93萬公斤(指統購部分),後來還利用巴戟天為主要藥材製成巴戟酒,具有壯陽、補腎的功能。巴戟產品暢銷港澳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與佛手、藿香成為了當年高要縣的三大藥材特產。近二十多年來,高要巴戟天發展迅速,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佔據了較高地位,並逐漸成為高要市的一個“名片”。多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的種植經驗,大大提高了巴戟天種植產量,到1998年,肇慶市藥材種植總面積達20萬畝。在《中華本草》(1998)也有關於“巴戟天主產於廣東高要”的記載。據資料統計,當年肇慶市巴戟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九成以上。而高要則是肇慶的主要藥材種植地,佔了肇慶種植基地的絕大部分。因巴戟天種植週期長,一般要四、五年以上才是優質品,由於生產受週期長限制,所以產量不多,因而經濟價值高,目前供求缺口比較大,遠未能滿足市場需要。近年來一些毗鄰縣如廣寧、德慶等縣雖有發展種植巴戟和產品上市,但“高要巴戟”在國內外市場仍享有盛譽。

肇慶特產——國家保護標誌地理產品——高要巴戟天

【知名度】近年來,高要市積極發揮科技力量,圍繞家庭農場發展模式,大力扶持經濟作物種植,加快農業產業的升級轉型,全方位推動高要巴戟天產業發展。目前高要巴戟天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平均畝產2500公斤,年銷售鮮巴戟5625噸左右,由於種植面積大產量高,所以價格保持平穩運行,貨源走動順暢,現鮮品收購價格12-13元每公斤,幹品每公斤85元左右,最高能達150元每公斤(幹品)。2010至2014年合作社帶動種植農戶1500多戶,帶動種植戶增收1800萬元,戶均增收1.2萬元。在肇慶和高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高要市2010年成立高要市河臺鎮董福行巴戟天種植及技術推廣專業合作社,2013年11月成立高要市巴戟天協會。高要巴戟天以當地龍頭企業為核心,創建“公司+科研機構+合作社+基地+種植戶+種植風險基金”的種植管理模式,形成“種、產、銷”中藥材產業鏈。通過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廣東藥學院、肇慶市工程技術學校等科研單位合作,採用“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成功突破巴戟天種苗培育難關,為高要巴戟天獲取品種優化、成活率高、抗病蟲害能力強、高產的種苗提供了可靠保證(組織培養苗種植成活率高達95%以上,而傳統育苗種植一般成活率為50%~75%)。2013年,肇慶市將高要市河臺鎮董福行巴戟天種植及技術推廣專業合作社建設列入2013年省級扶持成長型農民合作社項目並給予資金補助。2014年,高要巴戟天更被選為廣東省(高要)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合作開發框架協議的核心項目與臺灣進行全方位的技術合作,以南藥巴戟天種植基地為依託,通過引進臺灣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先進農產品種植、觀光休閒農業、農產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等產業,輻射帶動高要乃至廣東地區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文化沉澱】巴戟天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作為四大南藥之首,與人參相媲美,素有“北有人參,南有巴戟天”之說。據《中華本草》(1998)介紹: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溫,歸肝、腎經,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溼的功能,主治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溼痺、腰膝痠軟、風溼腳氣,但陰虛火旺及有溼熱之症禁服。在藥學上巴戟天常與肉蓯蓉、菟絲子、續斷、杜仲或附子、狗脊等藥配伍應用。在日常保健上,巴戟天常被利用製成巴戟酒,以酒助藥力,且飲用方便。巴戟天的食用方法很多,如煮粥、做餡、做風味小吃等,每一種吃法都具有很好的營養,而且非常滋補,全憑個人喜好決定,甚至可以將炮製過的巴戟天干品作為零食直接食用。在南方,人們有煲湯保健的習慣,家庭一般都會備存一些巴戟天,日常煲湯的時候放幾顆巴戟天為佐料,以發揮其強筋壯骨的保健作用,巴戟燉海參、杜仲巴戟豬腰湯、巴戟肉蓯蓉煲雞、狗脊巴戟煲豬骨、巴戟燉豬肚等等各種食法都深受歡迎,通過燉煮使巴戟天的營養成分融入湯裡,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而首烏巴戟更是被南方人認為強筋烏髮的最佳搭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