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喬峯的南院大王是什麼官?

我是一個小書蟲

《天龍八部》是部非常優秀的武俠小說,以宋,遼,西夏,大理為歷史背景,小說中的人物大多是受命運無常捉弄,是部悲劇色彩濃重的武俠小說。

小說中喬峰被封為“南院大王”,這個官職是遼國的官職,在不同時期,官職的權力和職責也有不同。



1 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之初,是處於奴隸制的契丹國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此時的官職也比較簡單。 大體是因人設事,以北制南,謂之南北兩院,實際實權掌握在北院手裡,南院沒有多少話語權。就像明朝一樣,北京,南京兩套行政班子,但是南京的行政班子沒有實權,只是象徵性的,或者國家非常時刻,南京的行政班子才發揮作用。

2 後來隨著遼國的強大,特別獲得是燕雲十六州,大量漢官,漢民的湧入,此時遼國的統治者採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



但是,北面官員負責宮帳,部族,屬國之證,而南院官員負責賦稅,軍馬後勤財務等,北院官員權力還在南院之上。

3 後來的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負責戶部的軍政民政,此時的南院大王相當於戶部的副部長,而且當時的遼國屬國都有權自封為大王,但是必須接受遼國的管理,所以我們能看出南院大王這個官職沒我們想象的大。



遼國由奴隸制向封建社會過渡,而且遼國的國土面積也一直變化,南院大王的官職的職責和權力在不同時期也不一樣,但是毫無疑問,歷史上真實的南院大王的官職,並沒有《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南院大王的官職大。

個人查閱資料的總結,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小書蟲

“契丹——遼”的官僚體系,最顯著的特色便是南北面官制。很多人有一種誤會,認為南院大王是南面官制裡面的,這真是大錯特錯。

契丹人的文化,保留了中原先秦時期的特色,以西為尊。大夥可以回憶一下鴻門宴裡的座次,“項王、項伯東鄉(通向)坐;亞父南鄉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侍。”方位的貴賤次序依次是西、北、南、東。當契丹人統治了廣大的漢族地區,有必要設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漢族事務的時候,南北面官制便產生了。皇帝的宮帳坐西向東,左邊(即北面)是契丹官衙,右邊(即南面)是漢人官衙。

北面官制也稱“國制”,當然是契丹貴族統治的根本。其重要官職有:

于越——于越是最尊貴的官號,比漢人政權中的三公還高,位居百官之上,實際上是個虛職,極少授人。

樞密使——樞密院有北、南之分,是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以樞密使為長,分掌契丹的軍政和民政。

宰相——宰相府佐理軍政事務,亦有北、南之分。按照定製,後族為北府宰相,宗室為南府宰相。

北、南院大王——這裡就是重點了,南院大王也在北面官制裡面,與北院大王一道,分掌契丹各部族的軍民之政。

此外,還有宣徽使(亦分北、南,相當於工部尚書)、惕隱(負責宗室教育)、夷離畢(刑部尚書)、敵烈麻都(禮部尚書)、都林牙(秘書長)等,不一一列出。

南面官制也稱“漢制”,主要有如下機構:

樞密院——管理漢人兵馬之事。

尚書省——下設六部,主要任務是管理賦稅財政。

中書省——管理民政事務。

門下省——有名無實。

御史臺——糾察百官,也是有名無實,因為監察權在北面的中丞司。

翰林院——掌管文書。

不難看出,所謂的南北面官制,南北是不對等的。南面大王在北面官制中,主要負責的還是部族事務。喬峰作為契丹人,擔任南面大王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也確實是個一等高官。但是這個南面大王,還真不是為了和漢族人打交道而設的。


龍鎮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喬峰,《天龍八部》裡的第一主人公,天生俠骨,豪氣沖天,可謂金庸大師所有主人公里的第一人。喬峰在書中由於救駕之功得以加封為南院大王。這是一個很高也很有實權的職務。

大遼的國號來自於遼水,契丹一族屬於典型的遊牧民族,公元916年由耶律阿寶機建國,也就是遼太祖,當時叫大契丹。而當時的中原王朝是朱溫的後梁。由於大遼是由部族產生的國家,立國以後也保持了一些部族,除皇族之外。最核心的是六部、五部、乙室部、奚部這四個族群和部族,可以說在兩宋時期,遼,西夏,金,這三個少數民族國家裡,漢化程度最高的就是大遼,又是如此大遼也依舊保持一一定遊牧特性。

可以說,自立國伊始大遼就極其漢化,不排斥漢族的先進文化。對待境界漢人也是不錯 的,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以後,為了安撫境內漢族,大遼高層基本做到一視同仁,而大宋立國以後,大遼的漢化已經是十分嚴重了,為了國家安定,大遼採取了分別管理的方式,有點像一國兩制的意思。

在大遼國家層面設立南北二院,即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北院大王管轄契丹本族和屬國以及契丹下面的其他小的部落。而南院大王則管轄漢族官員,百姓,包括收取漢族的賦稅。南院和北院下設的屬官基本相同,兩院大王官職相同,級別一樣,但在實權和實際運作中,北院大王高於南院大王。但南北院大王並非兩院的最高官員,在大王上面還有南北樞密院使主管軍隊,和南北丞相主管政務,這二人才是南北二院的最高官員,南北二院的大王實際上有些名譽上的意思,不掌控實權。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喬峰的職務就是掌控大遼境內漢人的官員,但既管不軍,也不管政。能管的是也就是收取賦稅和軍馬的管理。


清水空流

天龍八部我們都是很熟悉,這是金庸的作品,由於之前香港TVB將其搬上銀屏,由黃日華主演的喬峰(蕭峰)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和經典。小說中有一個情節就是喬峰被封為南院大王!那麼南院大王是什麼官呢?



南院大王屬於遼代官名,屬於北面官系,掌管契丹六院部兵馬。契丹遼政權自五代梁朝貞元二年(公元916年)契丹族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建國稱王開始,實行“一國兩制”,即北面官管理契丹人,南面官管理漢人。遼太祖分契丹迭刺部為五部與六院部,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改兩院部夷離堇為兩大王院,稱北大王院與南大王院。這就是南院大王的來歷和權力,但其職權是分開的,也就是各有管理和所屬。



南大王院的基本架構是這樣的:其官署長官稱南院大王,下設有南大王院知事、南院太師、南院太保、南院司徒、南院司空等。遼天祚帝天慶八年(1118年),廢南院太保。但是從的機構設置來看,契丹由建國之初的20部擴展為34部,最終定格為48部,其中最核心的是內四部,是為契丹皇族;其次就是四大部:六部、五部、乙室部、奚部,皆設立大王府,即南院大王府(六部)、北院大王府(五部)、乙室王府、奚王府。由此可以看出,南院大王不是核心部門,雖然權力很大,屬於核心軍事行政領導層。



蕭峰在平定楚王叛亂之後,耶律洪基授予蕭峰南院大王、晉封為楚王,坐鎮南京析律府(今北京)。楚王是爵位,南院大王是官職。這就是小說中關於喬峰任職的南院大王的官職情況。



熟知歷史都知道耶律和蕭姓是契丹遼政權大姓,一般都是王族或者姻親貴族,比如,歷史和演義當中有名的蕭太后就是代表。下面我們看看歷史上的真實情況!



蕭峰(1030-1065)是遼朝大臣,南院大王,武藝高強,英勇過人。耶律洪基即位後,隨耶律洪基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1048年,蕭峰受命征伐阻卜部,將其攻破。1049年,再次掛帥征討敵烈部,功成被授敵烈部節度使。 清寧九年,耶律重元反叛,蕭峰率兵平叛,大軍到處,所向披靡,直把耶律重元趕至北漠,逼重元自殺。蕭峰因此功被封南院大王,成為遼朝重量級人物。鹹雍元年,蕭峰因病去世,年僅35歲。遼道宗痛惜不已,追封蕭峰為遼西郡王,諡號文忠。




由此看來,小說中的喬峰(蕭峰)當過南院大王是真的,至於南院大王也是屬於遼代非常重要的外圍核心軍事領導層。級別比較高,相當於現在的戰區一類的軍事機構!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喬峰,即蕭峰,因救了耶律洪基被封南院大王,這個官職是大遼的,而大遼的政府機構還是非常有特色的。

大遼的官制

大遼是在女真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由於佔領了大量漢族的土地,受漢族文化影響較大。

大遼有兩套同時存在的官制:北面官與南面官。

北面官的最高領導機構為北樞密院,最高官為北樞密使。北樞密院也北簡稱為北院。北樞密院的官制保留了女真族的官職,其職能也是主要管理女真族兵馬、政事等。

南面官的最高領導機構為南樞密院,最高官為南樞密使,同時簡稱南院。南樞密院學習了漢族的官制,設置了類似六部的職能。所以,南院主要是管理漢族兵馬與政事。

南北樞密院在機構上並列,但實際上以北樞密院為尊。

而北樞密院之下按部落對女真族人進行管理。地位最高的就是皇族的內四部,其次就是四大部:六部、五部、乙室部、奚部,,都設立大王府,其中五部為南院大王。

也就是蕭峰是大遼內部掌握一個大部落的兵馬政事的最高長官,是大遼的高級軍事將領。

需要說明,有些人誤將南院大王認為是南樞密使,為主管漢族事務的最高長官。南樞密使雖官職高,但在大遼內部,南院大王更受重視。

歷史上蕭峰其人

歷史上真存在蕭峰這個人,也是在耶律洪基在位期間任南院大王,其人英勇,武功高強,耶律洪基登基後,隨其南征北戰,開土擴疆,可惜35歲時就英年早逝。

只不過歷史上的楚王叛亂髮生在1063年,而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將其提前了30年。


拾光尋貝

南院,是遼國的一個特殊行政區。

契丹最初是遊牧部落,對幽雲地區的管理不順暢,所以單獨劃分出來,主要就是針對當地的漢族、奚族等進行管理,收取財稅,維持整個遼國中央政權的運轉。所以南院大王轄區是遼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承擔了八成財政收入。南院大王也是遼國對宋政策的主要執行者。


張勇達州

其實這個在歷史中的南苑大王應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高,也就三品左右的樣子。但是在《天龍八部》中這個南苑大王就厲害了,是耶律洪基的救命恩人,也是他的結拜兄弟,軍中威望甚高,所以《天龍八部》中的南苑大王的官位就高了,應該類似於封王拜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