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修行

西遊記之修行第二回(1)

問:悟空聽菩提講了什麼,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悟空是聽了這個妙法,手舞足蹈。

這二句是什麼法?開明一字皈誠理,這個“一字”,是哪個字?什麼是誠?

學修然

師父

學修然,正解

師父

開明一字,開悟明心,只一個字,心!

真心,為誠;實相,為誠;心實,為誠;真實,為誠。

師父

開明一字皈誠理(開悟明心,心之一字即是,是心作佛,修行中真心以待,即誠即道即理),指引無生了性玄(真心無生故無死,故當以無生之心作指引而修行,此法可了悟自性玄妙達妙音得道)。

師父

思量 什麼是實相?

真心無相,此是實相,實相無相,是真相。

悟空入洞七年,在聽菩提妙音之前,在做什麼?

師父

悟空入洞七年,“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做這些為啥?

菩提老祖為啥讓悟空做七年這些閒雜活計與學人道?

悟空是來求長生不老之法的,為何不直接講無生了性玄之法,而偏偏讓悟空閒工打雜的過了七年?

今天小群裡發的善人理論看了麼,沒看的去看看吧,答案在那裡

今天發的善人文章中專門講到了地賦以命這段,正好是悟空為何學人道打雜七年的最好的解釋,不用我再贅述了,直接看善人理論吧。

師父

隴少 變相收學費吧

你以為菩提老祖缺義工?

學修止

我是不是該去廟裡幹活七年 再學法

師父

學修止,你是猴是人?

師父

學修止 難道 這七年是磨猴性?變成人

不僅是猴,就是剛出生的嬰兒也要開始入世間幻境中學習,這樣才能讓心智開發,心之用方能生起。

嬰兒被狼養大,雖然看起來是人,但他不會說話,只會狼叫,不會直立,只會兒狼行。這是因為環境之地境賦與了他這樣的命運,地賦以命。

心是本體,但是心要能有作用,才是一完整的心。心本體是性,心作用是命。

性命雙修,從這一點上亦體現一二。

猴子如嬰兒一樣,必須讓他在人間的適合人生長的環境地境中賦於新命運,這樣才能更好的合性,與性相合,體用一如,圓滿。

嬰兒無知,看似純真,但這樣的狀態若長大了還如此,叫痴呆。

萬物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不是死物頑空,因為人或動物生下來後,那個心能對境而轉,對境造萬有,一切萬物唯心造。心若不對境,造什麼?心若對頑空,造頑空,哪裡還能森羅萬物,生生不息,繁衍變化無窮?

天賦人以性、真心;地賦人以命、妄心;

沒有妄心萬物無以繁衍變化發展;沒有真心萬物無以歸寂滅亡休息。

只有妄心無真心,只發展生長,不休息寂滅,世界無以盛載,爆了。只有真心無妄心,只亡滅凋枯,不生機盎然,世界將以頑空,死了。

師父

衍 猴子原靈純真,屬於原始的純真,還沒開發心智

也沒有被汙染,該知道回去的路 再修不是多此一舉

原靈初始確實是因為清靜無染,生了再回歸的,但是這樣久了,上上下下的久了,漸漸開啟了一些心智,沾染了地陰之濁氣,飛不回去了,於是為了讓原靈迴歸,才有五方五老各降世界五方佛傳法度原靈。

師父

亞當夏娃,就是初始原靈,最初沒有開啟心智,裸身相待,快樂活在伊甸園中,因吃多了地上的食物如蘋果,沾染地陰氣,這樣就被漸漸受地賦其氣,而賦地命,於是心智漸漸開啟,這是對境生妄心,於是開始繁衍生生不息,而有後代無量。

師父

學修道 你老說答案在記錄裡 可我沒看到記錄裡有公案 只有道理

講滿眼青山無寸樹,你看到了,再講“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你看不到,怨誰呢?

一、1,橫豎都是一,只認得橫的,不認得豎的,怨誰呢

包子是圓的,認得。包子做扁的不認得,怨誰呢。

3+2=5,2+3等於幾,不認得,怨誰呢。

講法記錄裡講了三加二等於五,沒講二加三,你就不懂了。

師父

學修止 這麼說 小孩不適合學法

哎,適合,只要一歲的小孩能聽懂就行,你給三四歲孩子講青青修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他能聽懂你就拼命講,也許這小孩是穿越帶記憶來的。

師父

放下 想起孟母三遷來了?

正解,對境生心,對什麼樣境生出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心造什麼樣的地命出來,對境生心,就是對境造命!

殺豬的父親易生殺豬的孩子,對境造命,造屠夫命。

佛經裡講光音天的神仙,吃了地球上的一種叫地肥的鮮美甘甜的食物久了,地氣沾染,地賦其命,飛不回光音天了,於是留 一來,成為地球上的人。

光音天的人壽一百億年,地球人壽一百年。虧啊。

這個光音天神仙吃地肥而墮落,與伊甸園夏娃亞當吃蘋果墮落是一樣的,只是用的方便法表述不同,但主旨相同。

師父

落塵子 那師傅為什麼現在有很多技藝都面臨絕跡後續無人的情況

還是沒理解我前面講的啊,有生有滅,技藝亦如是。哪有隻生不滅的技藝?

只要是人間因為機緣與條件創造出來的,必然會有生有滅的。

只有無機緣,無條件創造出來的,才是無生無滅的。這個昨天剛講過。

仔細反覆的看記錄,不要以為看一次就明白了。

師父

隴少 地肥也叫地軟、鮮美可以、甘甜不足

多甜叫足呢,婚姻生活多甜叫美滿呢,是舉案齊眉還是如膠似漆,還是形影不離,還是白頭到老?各有各解,各人飲水。

有人認為平淡是蜜,有人認為富貴是蜜……

妻死自己也隨之死,有人認為這是甜;妻死己活記她一生,有人認為這是甜;

妻死己再娶好好活,有人認為這是甜;因為妻子愛他希望他活得快樂。

甜,不是一種滋味,可以甜出多種妙感,因心太妙。

苦,也不是一種滋味,修行苦麼,這個苦別有滋味在心頭。

享受甜麼?在大修行人眼裡,別有一種苦味藏甜間。

人生,是甜是苦,全在一心。心甜,人生甜,心苦,人生苦。

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命。

師父

言歸正傳,剛才討論西遊到哪了,一題跑了十萬八千里,再跑回來

問:為何在悟空入洞七年後,菩提老祖才教他心法?

中國有古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為何是七歲上學?

小孩三歲之前,教他什麼理解不了,仍屬無知狀,憑著本能行事,沒有自我,完全性的依賴父母。三歲之後到七歲,小孩開始形成理解力了,自我的初始態形成。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事物。三歲到七歲,小孩通常是教什麼學什麼,偶爾有自己的思維判斷,但這種情況較少。七歲之後,自我的形成穩定了,開始學會自我思考判斷問題,七為變數,大變化,從這七歲開始,因為思維有開始獨立了。所以七歲大變數時,上學,用自我的思維去學習教師教的,並且能自我判斷事物,理解並思考或創造。創造分析,從七歲開始,因有創造才能化生萬物,變化無窮。

沒有創造,只能接受,被動的認知,是無法變化,只能維持或吸收一部分,吸收得少,反而使文明退化,變化減少,會終時死亡。所以要創造,才是新生,無窮的生機。

術字門,緣木求魚: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凶之理,不得長生。流字門,壁裡安柱:儒釋道陰陽墨醫家,看經唸佛朝真降聖類,不得長生。

靜字門,窯頭土坯:休糧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睡功立功,入定坐關類,不得長生。

動字門,水中撈月:有為有作,採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服婦乳之類,不得長生。

打坐若能成佛,磨磚亦能成鏡。

學修止

不明心見性 打坐是磨磚取鏡

師父

學修止,正解

師父

參禪為何,為明心;打坐為何,為明心;戒語持齋,睡功立功,入定坐關,皆為明心。

若不明心,參禪打坐怎能成佛。若能明心,參禪打坐就助成佛。

參禪,只為了讓你明心,去無明。

菩提老祖一直傳的是心法,以心印心法,即達摩西來意。

因為,是此心作佛,不是打坐成佛,全在心上下功夫。

心可成佛,作畜,作鬼,作一切。要成佛,心上下手。

修心為本,打坐參禪為末,不要本末倒置。沒有根本之修心明心,參禪不出果,打坐不出佛。

菩提結果,要先安固菩提樹根,根即心。參禪打坐如葉如花,無心之根,哪有葉花?

菩提老祖沒說術流靜動四門沒用,是有些作用的,只是不根本,不究竟,不徹底,不能長生,只是一些催化劑助推劑。

道果不熟,可以催熟,參禪打坐即是催熟劑。但是如果連果都沒有結出來,催啥?

即心是佛,佛即道果。心是道果,不從心處下手修起,不明心,哪有道果可催熟。

師父

學修九 還有原靈吃了地球上的果子染地氣,我們現在頓頓吃,不吃就得死了

所以五方五老下凡化五方教主,傳法度人,於是你可以一邊吃地上之食物,一邊可以返修歸元。

師父

學修九 嗯,輔助。只是不知悟空怎麼印的心

且聽下回分解

師父

這一段術流靜動四門,在講,不能明心,修行無益。若能明心,修行入門。

修行能不能成就,先看自己明心見性否。

不能明心見性,就如同樹無根,無根樹。結不出道果。

西遊記之修行第二回(1)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