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企業家建言上海:提高城市宜居性吸引人才

銀瑞達董事會主席雅各布·沃倫伯格(Jacob Wallenberg)在2018年10月28日舉辦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第三十次會議上建議,“今天的上海不僅要與國際城市競爭,還要與國內城市競爭。有跡象表明,中國二線城市正在向外國企業伸出更加誘人的橄欖枝。”

他是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榮譽主席,同時也是歐洲工業家圓桌會議(ERT)指導委員會成員、華盛頓特區大西洋理事會成員、世界經濟論壇國際企業理事會成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成員。

每年金秋,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邀請來自世界500強企業的掌門人為上海的發展提供真知灼見。今年,跨國企業高管向上海市政府提交了累計近30萬字的建議書。

雅各布·沃倫伯格指出,作為匯聚了中國最大規模經濟活動和產業多樣性的城市,上海已經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問題在於,上海是否在未來能夠繼續對跨國公司構成吸引力。

除了加強互聯網服務,國際企業家們還提出了提高城市宜居性、知識產權保護等建議。

加強互聯網服務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化世界,因此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相互溝通的需求在急劇增長。是否能夠快速接入互聯網和獲取網絡信息對於所有人而言至關重要。”雅各布·沃倫伯格在建議書中寫道。

他指出,全球化和信息技術形成了生活方式的趨同化和更高的人才流動性,人們喜歡安全感和清潔空氣、順暢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礎設施,這些人才流動性很高,因此各個城市必須激烈競爭吸引他們。

“可靠和快速的互聯網對經濟增長和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史帶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提出了相同建議。

他指出,上海一直擁有所有中國大陸最快的互聯網速度,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新加坡在全球營商環境便利度排名上高居第二。

莫里斯·格林伯格指出,新加坡推出了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該網絡以固定價格向所有企業、家庭、政府大樓和學校提供每秒一千兆位的超高速接入,這培育了一個創新的創業社區,吸引了新的跨國公司進駐新加坡。同樣,在香港,私人公司自2010年以來一直享受高達每秒一千兆位的網速。

提高城市宜居性

雅各布·沃倫伯格建議,通過打造品質生活吸引並留住人才。

“人們喜歡安全感和清潔空氣、順暢的交通和良好的基礎設施。這些人才流動性很高,因此各個城市必須激烈競爭吸引他們。”他認為,這意味著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讓類似上海的超級大都市落敗的往往不是另一座超級大都市, 而是中國國內或國外的某個能夠提供良好教育和工作機會、優質生活品質、價格更低且質量更好的住房、通暢的交通和基礎設施(包括能迅速獲得信息和娛樂資源的互聯網)的二三線城市。

莫里斯·格林伯格強調了住房成本上漲對人力資源帶來的影響。他建議,上海市政府可以與私人開發商合作建立優質住房,確保租賃市場的年增長,從而降低搬遷到城市的成本。

瑞士再保險董事長康浩志(Walter B. Kielholz)提到,創建創新生態系統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果生活成本不斷上升,上海就很難吸引高端、尤其是國際人才,創新的總體成本也就隨之上升。他建議應考慮向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更多免費或補貼住房。此外,有家庭的外國和歸國研究人員還希望子女能夠獲得良好的成長機會。“這意味著向他們提供國際教育設施及中國境內外的自由居住權。”

宏利金融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鄧廣能(Donald A. Guloien)建議,將城市宜居性置於經濟發展績效之前。他指出,城市宜居性是指“城市空間中生態、社會和經濟系統的相互依存關係”。“不考慮這些因素的糟糕規劃可能導致低密度、無計劃的城市擴張,經濟適用房短缺,交通擁堵,汙染和犯罪問題加劇。”

他注意到,在“十三五”規劃中,上海確定了支持現代文化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的意向。上海打算擴建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博物館,並計劃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使用的範圍,並支持建設一批向公眾開放的中小型體育場館、健身中心和戶外多功能遊樂場等。“這些令人欽佩的舉措表明,上海有能力將城市宜居性置於戰略規劃之中。”

“環境因素越來越多地成為世界上優秀人才決定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的考慮因素。”莫里斯·格林伯格認為,上海可以建立強大的長三角跨省協調機制,以應對跨省空氣汙染的挑戰。同時,上海可採取措施減輕汽車尾氣帶來的空氣汙染。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缺少知識產權及執行知識產權不力依然是困擾境外公司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阻礙境外公司將核心技術和高端研發引進中國各地(包括上海)的主要因素。”瑞士再保險董事長康浩志指出。他建議,上海市政府加強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執行,加大對侵權的懲罰力度。上海目前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他指出,這是一項進步,應當增加該法院的經費,擴大其權限。

莫里斯·格林伯格建議上海進一步發展保護知識產權的機構。他指出,許多研究表明,擁有最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家擁有更多的全職研究人員,吸引更多的研發投資和外國直接投資,並在高薪的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中僱用更多的勞動力。在擁有強大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家,人均收入比保護薄弱的國家高13倍。

他認為,上海市政府可與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夥伴關係,在監管者及企業之間建立信任、加強聯繫,提升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同時,上海可以更進一步發展一批知識產權專家。上海高校也可以圍繞知識產權問題制定強有力的學位授予計劃,以培養健康的知識產權文化,培養下一代知識產權專家。

贏創工業集團董事長庫樂滿(Christian Kullmann)進一步提出了促進知識產權商業化交易和知識產權融資計劃的建議。

他以新加坡為例指出,新加坡知識產權局非常重視互聯網信息服務,不僅建立了知識產權註冊“一站式”在線平臺,使專利、商標等各種類型的知識產權申請都可以在同一在線平臺提交,還開發了“衝浪IP”服務項目和“知識產權拓展計劃”。

“衝浪IP”的基本功能是為使用者提供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的網址,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查詢知識產權相關信息、提供許可使用權等服務。“衝浪IP”的門戶網站相當於網上交易所,為知識產權所有人、買受人、被許可人和服務商搭建了一個交易平臺,以促進知識產權資產商業化。

在庫樂滿看來,上海雖然也建立了互聯網知識產權自助服務系統,但數據資源共享度不高,標準不統一,公眾信息獲取方式尚不便捷。

2014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知識產權融資計劃,企業可以以知識產權作為抵押資產向銀行貸款,銀行機構所面臨的貸款風險由政府承擔。他指出,該項計劃的施行為那些擁有大量專利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發展不斷進步的創新型知識產權體系及穩健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知識產權架構,才能更好地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