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容美土司城遗址位于鹤峰县容美镇东10余公里处的平山寨上,于明万历年间所建。容美土司城遗址现有大堂、二堂、阅兵台、跑马场、花园、土牢等遗存。容美土司时期的古战场遗址,遗址群落保存基本完好,并有战壕、炮台掩体、陶壶、土炮弹等遗物存留。这是至今在鹤峰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古战场遗址。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城西悬崖上的山洞,是土司田舜年藏书之地。洞侧的炮台、碑记至今可见。洞内花台、鱼池尚存。容美土司遗址的内容很丰富,但又比较分散,有屏山爵府遗址、细柳城、万人洞、情田洞、九峰读书台等遗迹,尤以屏山爵府最为主要。

容美土司遗址的内容很丰富,但又比较分散,有屏山爵府遗址、细柳城、万人洞、情田洞、九峰读书台等遗迹,尤以屏山爵府最为主要。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以屏山爵府遗址为中心,北起留驾司,南到九峰桥,西到茶园吊脚楼,贯通地区是土家、苗、蒙、回、满、壮、朝鲜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容美土司的世袭领地,为鹤峰经济发达地区。俗称万全洞,位于平山悬崖峭壁之上,前临百丈深渊。洞高约20米,宽24米,深31米。容美土司因其险要,取名万全洞。洞内原建有石门、寨墙、炮台。左有“就月轩”、右有“爱日亭”,正中建有“大士阁”、“魏博楼”,为田舜年之居所。清文士顾采曾游此洞。现洞内残存有部分墙基、炮台和摩岩题刻,山顶立有一龟碑,记叙了土司营建平山及万全洞的经过。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末代土司王田明如,为清廷改土归流所逼,自缢在万全洞,从此结束了容美土司制度四百多年的历史。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屏山,又名平山,距县城11km,屏山地形狭长,山顶较平缓,四周十分险峻,绝壁千仞,易守难攻,容美土司曾有8代司主在此苦心经营,营建了规模宏大的爵府等建筑群落,遗迹遍布整个屏山。屏山遗址中的爵府约1200m2,尚存司署、街道、大堂、中堂、“山高水长”摩崖石刻等建筑遗迹。另有万全洞、寨洞等洞府建筑,还有七丈五土城、大荒口关隘,躲避峡石墙长500多m,高5m,墙外西南方的平步桥、铁锁桥、土司属官向氏墓群,以及与土司活动有关的箭牌、阅台、凉风台、跑马练武场、天牢、地牢、杀人沟等遗址。屏山土司遗址已经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容美土司遗址。 土司遗址遗迹众多,著名的有屏山爵府、万人洞、万全洞等历代土司行宫,有九峰桥、细柳城、官坡园碑刻等50多处容美土司遗址。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优良。躲避峡位于屏山的右侧,峡谷长12km,从铁索桥到中堡山2km。长峡谷段为龙渊,平均宽度3m,峡谷中的娃娃鱼等珍稀鱼类,还有珙桐、水杉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10余种。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土王洞府,位于平山西侧悬崖上。洞高60m,深约50m,内宽40m,洞门口有巨石砌成的台基,康熙二十二年(1683)土王田舜年主持修建。沿绝壁险道下万全洞,洞内“爱日亭”、“就月轩”、“魏博楼”等洞府建筑遗址依稀尚存。洞口石壁上镌刻有田舜年写的“万全洞记”。洞内空旷开阔,涓涓细流从岩缝口渗出。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千姿百态,为容美土司藏书之所,是末代土王田旻如自缢的地方。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清康熙三十七年(1668)年土王田舜年主持重修,系容美土司建的营“盘石重城”,是迄今保留最完整的土司遗址之一。洞檐高25m、宽20m,呈椭园形。洞外筑有宽3m、高4m、厚约4m的城门,为第一道屏障。城门为条石筑成,上面刻有“万人洞记”碑文,系土王田舜年撰年。过城门后向前5m处有一道封洞式的城垣,为第二屏障,洞深数十里,内有伏流,有土王床、石板桥、挹泉轩、龙渊、七级石梯、十里画廊、四十八丘田、望水楼、水绕都城、老龙磨珠等景观。

九峰桥位于容美镇。桥长10m、高8m,为石拱桥。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容美土司田舜年主持建造。田舜年号名九峰,故称九峰桥。

鹤峰位于恩施州东南部,北望长江三峡,南靠张家界风景区。因历史悠久而神奇,古称柘溪、容米、容阳。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就繁衍生息于斯。唐宋以来,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雄踞一方800余载。清雍正十三年废除土司制。清代文学家顾彩饱览这里的秀美笔撰《容美纪游》,称这里就是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这便是奉天诰命神龟龙纹恩诏碑,分别刻有明崇祯帝、清康熙帝对田氏土司的诰封

在部落时代,容米部落的首领开始没姓氏,后来渐以祖先之称谓而受姓。田氏部落的先祖叫墨施,因为“墨色”在土家语言中有“天王”之意或首领之称,所以随着容美土司逐步与汉文化交融,由“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就是容美田氏的真正来源。

在元朝初年,鄂西被称为蛮夷之地,容美所在的地方仍是部落性质,部落各自为政,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元朝建立后,当地发生一件大事。容美的部落首领墨施纠集当地18个部落,远征长阳攻打当地一个部落,双方大战多天。这场大战终于引起朝廷的注意,元朝派人招抚墨施。这场大战后,墨施被朝廷封为了第一代土司,到末代土司田旻如共传承15代、23位司主。“容美精兵悍甲诸部”,是容美土司“富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容美土司实行兵农合一、寓兵与农的旗长制度,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土兵编队以旗为基础,以部落为单位,父子兄弟同时上阵,前仆后继,格外强悍,在多次的奉调抗倭或“平叛”战斗中,屡战屡捷。

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东南沿海。由于朝政腐败,官军抵抗不力,无奈之下,明朝决定征召土兵作战。土司田九霄领兵开赴浙江参加了黄家山、沈家庄、清风岭等重要战斗,每次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尤其在沈家庄战斗中,土兵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全歼大海盗徐海一部,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土兵的士气。此后,官军、土军一鼓作气,肃清了东南沿海的侵略者。田九霄因战功卓著,受到明王朝的嘉奖和封赏,载誉班师。

而另一方面,容美田氏土司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作为农奴主的残暴。土司时期,女子婚期前三天,土王享有“初夜权”,凡与土王异姓的人户成亲时,新娘在婚前必须和土王同住三宿后,方能与新郎结婚。这种习俗,刚开始带有一种宗教色彩,以后演变成土王的无道。后来土民纷纷反抗土王的初夜权,有的土民本来与土王异姓,也改为与土王同姓;有的土民往往在半夜趁土王和其侍从不易发觉的时候成婚等。

反抗的最终,就是容美民变,终结了土司制度。雍正十一年(1733),有五百余人逃出土司地境,投奔官府。同年11月,清政府下令捉拿田旻如问罪,容美土民闻讯,组织起来,欲助官府捉拿田旻如,报仇雪恨,田旻如面对愤怒的百姓,无计可施,于公元1734年12月11日自缢而亡。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湖北省鹤峰县 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