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教育|高考已成中低层家庭的命脉?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曾经,“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大家对教育的普遍印象。教育是中国亿万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子弟的一根救命稻草。

聚焦中国教育|高考已成中低层家庭的命脉?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逐渐固化,越来越多的上层家庭开始把目光从高考上转移,许多条件优渥的家庭已经不考虑和大多数人一起去争“高考”这一根独木桥了。除了国内升学压力大的原因,更多的他们也并不屑于国内的本科教育。这些家长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为其选择昂贵的国际学校,甚至高中、初中就将孩子送到欧美发达国家接受教育。

而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们,往往因为教育的缺失或者是资源的落后和不对等,以及家庭的困难,只能放弃了大学甚至高中。有部分孩子选择了技工学校,学门手艺和技术。而另一部分孩子,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只能早早辍学出来打工。

那么剩下的城市中产阶级家庭呢?他们是整个社会对教育最抓狂和焦虑的一部分人。他们既期盼孩子可以继续接力,向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跃迁,又恐慌稍有不慎,由于他们的教育疏漏,孩子的社会流动轨迹就会滑向底层。因此他们不惜重金,让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渴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中产阶级对教育的焦虑,从中国不断高涨的学区房价和愈发火热的补习班便可一窥全貌。

聚焦中国教育|高考已成中低层家庭的命脉?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不得不说,当代社会的许多因素已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对教育惯有印象。

许多人开始认为,“教育改变命运”的口号已经不那么响亮了。整个社会起点的提高,让人们就算付出很大的成本也只能得到最基础与必需的教育。

其次,教育未必是让一个家庭脱贫致富的好事。有些大学昂贵的学费也许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况且就业压力不断的增加,城市生活成本趋高,大学毕业,对家庭的回报也没有稳定的保障。

再者说,欠缺高等教育,也未必不能获得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名人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土豪”、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现象的不断涌现,给“读书无用论”造就了更大的声势。

种种现象似乎表明,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的升迁性社会流动的功能减弱了,高层次的教育并不必然带来好的收入和职业地位。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待教育的态度也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别。

聚焦中国教育|高考已成中低层家庭的命脉?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那么,如今教育还有没有其必要性?高考还能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吗?

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调查发现,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庄贫困层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最高。

由此可见,认为“读书无用论”再次泛滥的结论并不正确。

中高层从未说过读书无用,相反,他们更加疯狂。

你走出社会,许多人会问你:“读书有什么用?”

我们总喜欢去强调有用,其实潜台词是在说,这东西能不能换成钱。可是,生活中不仅要有用,还要有趣,还要有品,还要有梦。

况且谁说过,读书一定不能赚钱呢?

2016年,中国的知识开始变现,课程和内容开始值钱。全世界,只有中国,开始进入知识变现的浪潮。许多人因为拥有这些宝贵的知识摇身一变实现了财富自由。放到今天来说也是越受到高等教育的人,获得知识越多的人,越容易赚取更多的钱。

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仅会被同行的高手替代,还会被机器、人工智能替代,

所以,只有终生学习,广泛读书,拥抱可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淘汰。

书不能改变命运,书里的知识变成行动,才能改变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