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承接上一篇: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2016年8月5日,我们告别了亲属经洛阳前往嵩山少林寺。下午5点到达少林寺服务区,埋锅造饭。御风B型房车还是比较小众,引起了很多过往行人的关注,围很多人围观咨询。很快就做好了四个菜:辣椒炒土豆片,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肉炖豆角,香肠,主食为米饭,还有啤酒和红酒,我们四人在服务区的餐桌上进行了房车旅行的第一顿晚餐,边喝边聊,畅谈房车的感觉。酒后饭毕,又闲侃了一会儿,上车休息,打开电视和驻车空调,沏上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进行第一次房车体验。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早餐:大米稀粥,咸鸭蛋、榨菜、香肠。早餐后驱车上路,半个小时抵达嵩山少林寺景区。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登封市西12公里处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在景区入口处,青草绿树丛中,矗立着一尊栩栩如生的少林武僧的雕像。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山门

为少林寺大门,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门上方横悬康熙御题长方形黑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整体结构配置高低相应,十分和谐。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禅、武、医举世闻名,经久不衰,沉积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明珠,华夏旅游胜地。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高惟岳 峻极于天

游览中我也一时兴起,装模作样地摆起了一个造型。哈哈,像不像作比成样,姿势不对,起来重睡!玩嘛,心莫大焉!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1982年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风靡世界,成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个顶级旅游产品。

这是"少林武术学校"的学员们在炎炎烈日下专心致志地练功。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唐初,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从此美名远扬,威震天下。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这是少林武僧的雕像。

少林弟子已遍布全球。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认同,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在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心目中,少林文化不仅成了中华武术的代表,以及中华佛教禅宗文化的独特意象,更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这是少林武僧现场武术表演。

少林功夫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少林寺大门口有一座少林武术演义馆,里面每天都有武术表演。

少林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的雕像。是传承体系,达摩是初祖,然后一祖、一直传承到六祖,就是慧能,然后由于传承这个方式有时候会导致流血,可能导致正法不在,所以六祖以后就不在传了。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

一种说法是"少林寺"牌匾上的三个字的字体、运笔、笔势有些不协调,而"林"字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此说仅"林"字出于御笔。

第二种说法是军阀混战期间,将牌匾上的"少"、"寺"两字焚毁,由唐代书法家的后裔模仿,镌刻时一老衲提议: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段少林寺的血难史,留下个"缘起",好让后人看出破绽,此匾传为佳话。于是,少林寺在重整时,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将"寺"字"题上,他为了不与康熙相提并论,有意将"寺"字写得小了一点。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最后一种说法是康熙没有给少林寺提过字,"少林寺"三字是从康熙的书法中选取集字而成。少林寺借清圣祖的字传名,清圣祖因少林寺借字而生威,实乃两全其美。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南北朝的时,禅宗的老祖宗(初祖,开山祖师) 达摩,在少室山 面壁九年,悟出了大道,开创了"禅宗"一脉。后来经传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禅宗就发扬光大了。后来又有很多禅宗大师,在各地弘法传道,开创了禅宗的"五宗七派"。

而这"五宗七派"各有开创者(祖师),他们弘法传道的寺庙,就被信徒称之为"祖庭"。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塔林里矗立的"寿"字石碑。看其新旧程度并非少林寺的原创,估计当代人恭立的。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塔林

寺西300米处,有一片宏大的古塔群,这是安葬历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坟墓。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塔林占地约1.4万平方米,共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250多座砖塔和石塔,为我国最大的塔墓群。塔从一级到七级,为四、六、八角,也有柱体或锥体,空心实心均有,大都雕刻塔铭题记。塔林是我国研究砖石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是道教五岳圣地之一,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岳嵩山君神。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地处中原腹地,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史记·封禅书》载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这一句话,阐明了嵩山在五岳中的重要地位,也因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位著名文人所亲临。加上我共计151位,因现在提倡文明游览,不敢轻易泼墨挥毫,所以大家不知晓也就不足为怪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山高人为峰,

路险客是铿。

低头瞰群山,

高山揽胜境。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的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经过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保留着形态各异的构造形迹而闻名中外。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嵩山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总体成近东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构造组成。断裂以北西南东为主,把嵩山一分为三。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这山的地质结构就像人工堆砌的一样。有时感觉每块石头都是一块个体,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这是人工栈道。

爬这座山很累,对年龄大的人更是如此。最好是早上就进入景区,先爬山,往返要6个小时左右,下山后在游览少林寺景区,否则时间就很紧张。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为了增加体力,我们在山下吃了碗牛肉盖饭,先乘坐缆车上去,然后开始爬山。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高山揽胜。站在高处真是一览众山小!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少室山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颇为壮观。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少室山距太室山约10千米,山上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筑为少林寺。据说,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望山跑死马。几乎所有游客爬一段看到上面下来的人就问还有多远,还要多长时间?回答也是不尽相同,因为每个人的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哈哈,权当个参考吧。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人工栈道比较险峻陡峭,爬几步就气喘吁吁,真正能爬到顶峰的并不是很多。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这是通往顶峰的过崖吊桥。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太室山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嵩阳书院。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三十六峰,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轮迹经纬—中岳嵩山(3)

人生不仅仅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次灵魂的洗涤和修炼。要用心去感受一路的美景,用一颗宽容和包容的心去感知旅途中的人和事。用一颗感恩和感动的心去感激你身边的人。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会变的更美丽。用心品味人生,用诚挚交往朋友,用关爱经营家庭,用认真成就事业。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心态阳光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你阳光,世界也会因你而精彩,感恩遇见,感恩在路上,感恩路上的人!你要善待每一处景观,善待每一位游客,尊重每一位管理人员。千万不要:欣赏一处景,留下一路骂。

未完待续、、、、

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带给你更多房车咨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