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豬油可以說是中國很傳統的食用油,又叫葷油,豬大油,由豬肉(大多是豬板油)提煉而成。豬油承載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小時候一碗白米飯伴著一勺豬油,香得想舔碗。但如今,鋪天蓋地都是“豬油不健康,吃豬油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宣傳,那麼豬油到底吃好還是不吃好呢?

這種說法過於極端。適當的吃一些豬油沒有問題,過多的吃豬油,確實不利於身體健康。

目前,“脂肪供能比過高”是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日常食用的油脂中脂肪酸組成各不相同,其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含量越高,對健康的影響越大。

“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豬油是一種動物油脂,飽和脂肪酸高達40%,膽固醇含量也高。我們日常食用的植物油,豆油、玉米油、花生油等,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只有15%左右,豬油遠高於常見的植物油。

飽和脂肪酸不易被人體分解利用,容易在人體裡儲存為脂肪堆積起來,過多食用豬油的首要危害便是肥胖。另外膽固醇、飽和脂肪酸進入人體,很容易形成血液垃圾,堆積在血管引發心腦血管相關疾病。

“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但是豬油也不是一無是處,飽和脂肪酸對於加熱有更好的耐受性,所以在高溫烹調時,豬油不像植物油那樣快速的水解,氧化,分解而變質或者產生一些致癌物。所以做油炸食物時,豬油是最優的選擇。

此外豬油好吃、香,能夠幫助提高食慾,對於胃口差不想吃飯的人來說,豬油是不錯的選擇。

“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總之,食材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用在該用的地方,就能體現出它的價值了!

“吃豬油死得快”這種說法在過去提了很多年,豬油令人避之尤不及的原因,主要的觀點是認為豬油的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膽固醇水平增高,從而導致堵塞血管,引起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病。

“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其實豬油背了很多年的黑鍋。

首先,豬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高於飽和脂肪酸的,從這角度來說,和牛油對比,豬油更健康,而西方人現在流行的觀點是牛油是三種適合日常使用的食油之一!

其次西方科學界早已對膽固醇開始了重新認識。膽固醇是人體細胞合成的關鍵原材料,尤其是大腦細胞。人體內的膽固醇95%由自身合成,5%才是由食物中吸收。而且人體具有精細的膽固醇調節功能,每當人體虛弱或老化,自身合成膽固醇功能下降時,人體就會下意識的從食物中加強吸收膽固醇來補償。所以為什麼百歲老人都喜歡吃紅燒肉,就是這個道理。而當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正常,自身合成膽固醇的功能正常的時候,就會自動控制食物中膽固醇的吸收量。所以,西方研究早已發現,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對於人體的膽固醇含量的影響非常有限,可以忽略不計。

“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豬油簡直是個寶貝,食療必用。豬油可以滋養五臟,尤其針對脾胃和肺。豬油味甘,且有特殊的香味,可以增進食慾,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身材瘦弱的人群。豬油質地細滑,食用後經過大腸,可以起到潤滑腸道的作用,使人排便通暢。

“吃豬油死得快”的說法科學嗎?


不管是豬油還是植物油,其主要作用還是為人體提供熱量、必需脂肪酸,同時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消化吸收,豬油與植物油的功能並無二致。而且植物油在長時間高溫烹調的情況下,會產生更多致癌物質。而在煎、炸等溫度較高的情況下豬油穩定性比大部分植物油表現優異,產生致癌物質的量也更少。豬油很香,且香味獨特,用豬油來做油炸食品或者麵食也更酥脆,因此即使很多人知道豬油並不是太健康的油脂,很多人還是捨棄不了。吃豬油過量確實有害健康,豬油作為一種動物油脂,富含飽和脂肪,也確實應該儘量少吃,但”吃豬油死得快“得說法也有些片面和誇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