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路上党支部」安德村:合作社圆了贫困户的“脱贫梦”

「攻坚路上党支部」安德村:合作社圆了贫困户的“脱贫梦”

陕西网讯(记者 邹媛 实习记者 郝韵)“我村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占比80%,常丰、富涛两个合作社今年分红数额共计50万元。”永寿县常宁镇安德村支部书记王保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安德村位于咸阳市永寿县常宁镇政府驻地以南2.5公里处,辖9个村民小组492户2171人,全村总耕地面积5483亩,其中苹果树面积800亩。主导产业是肉牛、生猪养殖和芦笋种植,现在已经成立了常丰、富涛两个种养专业合作社。

「攻坚路上党支部」安德村:合作社圆了贫困户的“脱贫梦”

大力发展种植产业

为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富涛种养专业合作社今年新栽植芦笋800亩,芦笋种植面积已达到1800亩。

富涛合作社是以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仔猪繁育、养殖为核心,以芦笋育苗、种植为重点,种养结合,优势互补,增加群众收益。

目前,通过土地入股、合作参与、代栽代管等形式,富涛合作社吸收贫困户参与进来。同时,合作社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经过多次分红,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合作社通过合同方式与养殖户、栽植户建立紧密的供销关系,通过良种繁殖、技术服务等方式指导农民科学养猪,提高养殖效率。并且通过提供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方式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种养殖带动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攻坚路上党支部」安德村:合作社圆了贫困户的“脱贫梦”

畜牧业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

永寿县安德村现有3个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2000多头,净利润可达240万元。

永寿县常丰种养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1月安德村党支部书记王保安同志带头创建。养牛场始建于2016年,扩建于2018年,占地面积20亩,建有消毒室1间,办公室3间,4栋标准化牛舍,牛场可容纳300头牛,目前存栏牛218头,品种为西门塔尔和夏洛莱。该养牛场属于永寿肉牛基地县建设项目板块之一,同时也是永寿县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扶贫基地之一。

安德村支部书记王保安介绍,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安德村按照“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形式,由常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积极动员广大贫困户与农户积极参与合作化养殖,全村有138户贫困户及9户普通户共计入股资金110万元,截止目前总投资近600万元,突破了盘活牛场的资金瓶颈,初步实现了共同发展。

该合作社依托泰州--咸阳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项目,争取资金30万元,带动3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并于12月初对涉及的30户贫困户进行了每户每股600元的半年分红。

同时,村支部大力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三变”改革文件精神,经申请批准成为常宁镇“三变”改革实施试点,争取资金42万元带动全镇14个村147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截止目前,该镇共有147户贫困户入股常丰合作社,两个合作社入股贫困户达400余户,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将进一步激发全村贫困户及农户内生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势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关键战役。

「攻坚路上党支部」安德村:合作社圆了贫困户的“脱贫梦”

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变为“工薪族”

“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已经在外务工,剩余在村的由于缺技能、文化水平低、家庭拖累大,导致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已成为脱贫攻坚中最难的问题。”安德村选调生许建军告诉记者。

稳定就业是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该村在发展种植和畜牧业的同时,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更多的群众来此打工挣钱。

“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贫,是实实在在为贫困户带来收益的,有了稳定的收益,贫困户自然能够脱贫。”安德村支部书记王保安说。

该村村党支部积极争取靖永扶贫资金,引进手工编织技术,解决了留守村民无业可从的问题,贫困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赚钱。

永寿县富涛合作社生猪养殖场直接安排就业人数12人。为周边群众提供优质的有机肥,降低了群众种植成本,有效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同时提升群众收益。

今年拟退出的15户55人中,有21人长期在本地、外地务工,村委会积极协调安置公益性岗位3人,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拟脱贫户稳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