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

今年,T8/7次列車開通40週年,正好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變遷。


1978年

成都至瀋陽的T8/7次列車正式開行,這是成都局集團公司在成都始發的首趟進京特快列車。列車翻越秦嶺、跨過中原抵達首都北京。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1978年,T8次首發開行班組合影

1985年

T8/7次首獲“紅旗列車”榮譽稱號,並將此殊榮保持至今。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1985年,T8次首獲“紅旗列車”稱號,圖為1991年,七連冠授牌儀式

1995年5月14日

T8/7次改換國產新型全封閉式25G型空調列車,實行全程對號入座。車內冬暖夏涼,還裝有電動開水爐。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1995年,T8次改換25G型空調列車,列車員為旅客送開水

1996年

那時,為了方便進京探親訪友的旅客購買禮物,T8/7次乘務員進購了幾十種“四川名優土特產品”,利用餐車空餘時間供旅客選購,這是最早時候的“列車超市”。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1996年,T8次準備了多個品種的四川特產,供進京探親訪友的旅客選購,這是最早的列車超市

1997年

T8/7次列車獲“紅旗列車”12連冠,四川省委領導特別緻信讚譽T8/7次是“天府之國第一車”。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1998年,T8次列車員為旅客表演打快板

1999年5月

T8/7次列車獲“五一”勞動獎章,同年九月又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新先進單位”。

由於當時旅行時間較長,為緩解旅客乘車疲勞,那時的T7/8次列車的列車員還會在車廂裡帶動旅客做自編的廣播體操。

2000年10月21日

T8/7次首次註冊命名為“天府之星”號,採用時速140公里的國產新型25K空調車。同年還被團中央、全國鐵道團委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那時,T8/7次列車是五湖四海的朋友認識四川,瞭解四川的一扇窗口。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2000年,T8次被團中央、鐵道部團委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

2000年

命名“天府之星”號以後,T8/7次將“列車超市”正式化、規範化,打造成特屬T8/7次的品牌特色服務,受眾也不再侷限於本地人,更多的是推薦給旅遊人群。二十多年來,T8/7次一直堅持開辦“列車超市”,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但是香腸臘肉、郫縣豆瓣、火鍋底料等經典特產則是一直保留下來的。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2001年,T8次列車對評選上今日之星的列車員頒發流動紅旗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2006年,T8次利用乘務室作為臨時的列車母嬰室,方便哺乳期旅客為嬰兒餵奶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2008年,奧運會期間,T8次列車乘務員在成都站站臺上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工作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2011年,T8次使用中國結作為重點旅客標記,之後在全段推行,圖為2017年,列車長為小朋友懸掛中國結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2015年,T8次列車員在段點名區進行禮儀訓練


閃耀在寶成鐵路的“天府之星”

還將川菜滋味帶出了四川


曾思華,55歲,現任成都客運段餐營指導;1980年入路,1986年到T8次任職炊事員,1992-2007年任職T8次廚師。

他回憶到: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80年代初期,T7/8車底為綠皮車,而餐車為煤餐車,用明火烹飪。在曾思華擔任炊事員的那個年代,肉特別的珍貴,餐車供應的是炒制的肉皮,以及涼拌的粉條,菜品用大鍋炒好裝在盆中,俗稱“大盆菜”,在下車廂前,餐車工作人員在鐵皮餐盒裡盛上一犖一素的菜品和米飯,一份份碼好後推進車廂售賣,二角五分錢一份。當時來餐車消費的旅客多為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人群,他們來餐車選擇並不多,只有四到五種菜品,交錢後餐車主任會發一張印製的飯票插在餐桌特製鐵座上,然後按票上菜。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鐵路發展和對餐車要求的提高,成都客運段安排廚師分批次來到成都當時很有名的國營單位芙蓉餐廳進行學習。餐車開始增加菜品種類,主推回鍋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魚香肉絲、水煮肉片五種川菜。滿足部分旅客的特殊需求,推出單鍋小炒。1995年,隨著T8/7次改換車底,列車餐車更新升級為電餐車。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80年代售價2角5分一份的“豬皮凍飯”

T8/7次餐車最初使用鐵皮飯盒盛盒飯,之後用白色一次性飯盒,2000年改換成大盤快餐。為了盒飯的盛裝美觀好看,曾思華在T8列車首推“分餐制的盒飯”,定製了分裝飯盒,不再將飯菜混裝,在T8次試點後,在全段、乃至全路列車上推廣。


汪祖軍,2001年任職T8次炊事員,2009年任廚師後調入其他車隊,2012至今任T8次廚師。

他回憶到:

2000年,T8/7次命名“天府之星”號,餐車也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味上,力求將川菜的味型,紅味:麻、辣、鮮、香;白味的口味:甜、滷香、怪味一一體現。當時推出的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魚、水煮肉片、辣子雞丁、麻婆豆腐、回鍋肉、酸辣土豆絲等。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在供應上,一改過去的“坐等待客式”為“主動服務式”,改變過去的“我做啥你吃啥”為“你吃啥我做啥”。為了滿足旅客的就餐需要,除了為餐車就餐的旅客準備有數十種豐富的佳餚之外,還烹製各類套餐盒飯、麵條及酸辣粉等特色小吃,用小推車送到每節車廂,供旅客選購。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過去寶成線餐車箱裡擺放的自助美食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如今寶成線上的川之味美食

2010年後,為了提升餐飲品質,將列車川菜品牌化,成都客運段精心打造列車餐車品牌“川之味”。考慮到餐車廚師因設備、環境、技藝以及個人習慣等因素,導致烹飪出來菜品味道不一致。因此,該段特別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高級廚師聯合本地有名餐飲企業合作開發了菜品料包,如回鍋肉、魚香肉絲、水煮肉片、紅燒排骨等料包。通過一段時間小範圍的投入使用,得到了旅客的廣泛好評,讓身處異地旅客也能嚐到家鄉的味道。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見證與成長,“天府之星”T8/7次進京列車的四十年歲月

區別於以前單一的菜品,現在的川之味廚房針對不同的旅客成分,推出55元、38元、25元、15元、10元等不同價位的盒飯套餐。今年暑運開始,T8次餐車還推出 “深夜食堂”,在夜間餐車供應“夜宵”,供應時間從晚上10點開始到第二天早上6點,為夜間需要用餐的旅客隨時供餐。“深夜食堂”不僅為旅客準備了四川酸辣粉、成都擔擔麵、蹄花等人氣川味食品,還根據線路、地域飲食習慣等因素適時調整菜單。旅客可以自己到餐車點餐,也可以在通過本車廂乘務員預定餐食,並提供送餐到座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