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橘」打劫:「扶危濟困」課該咋補?

10月17日,陝西漢中。一輛貨車遇追尾事故,車主賤賣滿車橘子時遭哄搶。經警方嚴查,已經鎖定3名涉事人員。事發地附近學校通過排查,確認4名學生在家長帶領下參與其中。(10月24日 中央電視臺)

近幾天,一段不到10秒的短視頻在一些媒體流傳視頻中,一輛車頭損毀嚴重的大貨車停在路邊,車上裝滿用黑色帆布遮蓋的橘子,很多路過群眾爬在車廂一側,不斷從車內掏橘子,而車廂邊還有身著校服的小學生。據目擊者說:貨主為了減少損失,一筐50斤的橘子只賣30元,有好些人趁貨主看不到,就偷拿橘子,最後演變成路過的行人、開小車的、騎車接學生的都去哄搶,有的搶來拿到街上去賣。

扶危濟困早已是中華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在危難之時本該伸出溫暖幫助之手,而不該趁“橘”打劫,更不可思議的是參與此事的居然還有一些身穿校服的學生、家長。按當前市場價格來說,一筐50斤的橘子才賣100元,何況車禍貨主王愛軍才賣30元,價格不過0.6元一斤,可見個別家長、孩子及參與哄搶者的文明素質是啥“價”。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而面對遭遇車禍的外地貨車司機,有父母不僅沒有趁機用行動教給孩子如何“路遇需要幫助的人,及時伸出援手”,反而“趁橘打劫”,領著孩子哄搶,這究竟是要給孩子怎樣的教育?如果我們的家長當時給受害司機積極幫助,或是大大方方買上一筐橘子,不僅能以身示範言傳身教的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扶危濟困”課,還能讓孩子從中學到高貴的品質。多麼划算的一堂課,比你講一千遍一萬遍“要樂於助人”強得多。

“扶危濟困”這課該咋補?那些“趁橘打劫”的家長沒素質,但孩子是無辜的,因為,這些孩子正是學習做人的關鍵時期,家長的行為就像播撒在孩子心中的種子,很容易生根發芽。看來,“扶危濟困”這課,不但孩子要補,家長更要補,還要好好的補一補。這不僅是黨委、政府、學校的責任,而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趁橘打劫”永遠不再發生,“扶危濟困”隨處可見才是補課的最好效果。(文/中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