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東北,抗日先鋒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土匪隊伍!

據統計, 在九一八之後三年多的時間裡, 抗日義勇軍和參加抗日的鬍匪, 經歷了大小戰鬥2000餘次, 滯緩了日本侵吞東北的進程, 為中國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其存在的侷限性也是非常明顯。

首先, 各抗日隊伍收編的土匪隊伍, 容易存在不聽從命令。他們沒有參加過正規的軍事訓練, 難以遵守統一的領導指揮, 能打就打, 不能打就走。趙亞洲與著名綠林抗日首領金山好、老北風、吳三勝、長江好、不服勁、九洲等部商議好聯合攻打瀋陽城。趙亞洲回憶說:“南面的吳三勝、西面的老北風沒有打就走了。劉海泉、長江好打響後傷了幾個人也就撤退了。結果敵人集中力量, 佔據有利地形, 進行反擊”, 金山好入城後也分人離隊進行搶劫, 結果, 攻打瀋陽城的行動就以失敗而告終。

日本侵略東北,抗日先鋒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土匪隊伍!

抗日中的土匪

其次, 匪氣不改, 匪性未除。無論是抗日義勇軍隊伍還是後來的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所收編的土匪隊伍, 土匪的習氣都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雖然他們進攻日本侵略者, 但是在攻破日偽軍佔領的城鎮後, 進城搶掠等行為總是不可避免, 且破壞性也大, 很多地方的珍貴文物資料都在城破後被搶掠或焚燒燬壞。1931年10月, 榮三天、老東好等土匪在攻破昌圖縣城後, 放火掠奪, 而且向當地商會索取大洋五萬元。對於收編過來的土匪這種打砸搶燒的行為, 很多部隊喊出了“不許燒殺、姦淫、掠奪”和“不擾民”等口號。真正能做到這些的隊伍少之又少。事實上, 當時國民黨中央政府不支持抗日, 後援力量薄弱, 再加上日軍的進攻和封鎖, 關內籌集的物資都運不進來, 抗日軍的生存條件和裝備都極其惡劣, 很多義勇軍的首領和抗日綠林隊伍的頭目對於搶劫等行縱客, 甚至很多正規軍都加入到其中, 這種縱容的態度也助長了搶劫等行為。

日本侵略東北,抗日先鋒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土匪隊伍!

抗日土匪隊伍

再次, 抗日意志不堅定, 容易動搖。一些抗日土匪不僅投降日偽, 甚至反過來帶領敵人來鎮壓抗日隊伍, 還有一些則在所屬的義勇軍隊伍失敗後, 重操匪業。1932年3月至1933年6月, 是抗日義勇軍最為活躍的時期, 也是日偽軍對義勇軍進行打擊、剿滅的時期。隨著日偽軍進行大力度的“討伐”, 抗日鬥爭逐漸進入低潮階段, 不少原來抗日的土匪經不住日偽的圍剿、威逼利誘而投入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懷抱, 這其中不乏從前令敵聞風喪膽的抗日綠林隊伍。

日本侵略東北,抗日先鋒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土匪隊伍!

有模有樣的抗日土匪

再如, “九一八”事變前, 吳三勝是遼陽西部一帶有名的悍匪。事變後, 掉轉槍口, 舉旗抗日, 收編附近小股綹子, 很快隊伍就擴大到兩千多人, 1932年6月被任命為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二軍團所轄第五路軍司令, 在與日軍的鬥爭中, 多次立有戰功, 威震遼鞍一帶。日本侵略者經與吳三勝部多次較量, 深感只靠武力很難制勝, 便多次對其許以高官厚祿進行誘降。吳三勝經不起誘惑, 以“遼海地區警備司令”為條件, 歸降了日軍, 被誘騙到瀋陽後被日軍殺害, 隊伍也被繳械。

日本侵略東北,抗日先鋒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土匪隊伍!

中國好土匪

傅殿臣率領的匪隊也曾是東北地區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裝隊伍, 日軍曾多次對其進行圍剿都沒有取得大的進展。日本人為了招撫之, 不但派人打進其內部, 而且多次製造“內亂”, 策劃劉東坡反叛, 並利用劉東坡來對傅殿臣進行誘降。傅此時在日軍的打擊下有心投降, 但提出了“在不改編、不繳械、不派入日本人的前提下, 可以言和”, 前去談判。在談判期間, 日本人利用劉東坡等人竭力分化瓦解其部, 後因談判無果而逃回, 但此後傅的抗日決心已經開始動搖。1933年秋後, 日軍展開更大規模的“討伐”, 迫於日軍的重兵包圍, 以及劉東坡的搭橋勸誘, 傅殿臣最終向日軍妥協, 後在帶領日本受降官驗隊的道路上被開槍打死。

日本侵略東北,抗日先鋒並不是正規軍隊,而是土匪隊伍!

抗日悍匪

事實上, 很多土匪隊伍在日本侵略東北伊始都有過抗日活動, 但是在面臨困難, 受到敵偽誘惑時又很快倒戈。而這其中匪首的意志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 即使有些下層匪眾有抗日的願望, 但是他們政治意識薄弱, 習慣上遵從匪首, 迷信鬍匪禁忌, 遵守匪規操守, 加上對抗日前途感到失望, 很容易就隨匪首投降.

總而言之, 種種原因興起的土匪抗日, 儘管動機和原因不一, 但是他們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 挺身而出, 與其他抗日隊伍一起充當了抗日先鋒, 滯緩了日軍侵吞東北的進程, 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精神, 這些積極意義都應為歷史所肯定, 但由於土匪隊伍抗日意志不夠堅定、與正規軍相比組織紀律性差、匪性難改和日偽重兵圍剿、抗戰隊伍糧彈不繼等主客觀原因, 這些綠林土匪的抗日又有很大的侷限性, 在巨大的困難面前他們或投降日軍充當漢奸, 或放棄抗日重操舊業為害地方。只有秉持理性客觀的態度來研究這段歷史, 不溢美不貶抑, 才能逐步接近歷史的真實, 從一個新的角度解讀複雜動盪、風雲際會的近現代東北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