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 外圓內方

處世之道 外圓內方

做到外圓內方之人,也能夠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寵辱不驚,鋒芒不露,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大智若愚,定會成就大事。

我們過去的銅錢,外為圓形,內為方口,是取自天圓地方之意。外圓內方之說,也常被人們用於為人處世之道。做人要外圓內方,意指表面隨和,內心嚴正。其中“外”是指表象,表現和行為;“內”是指內在人心,精神品格。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在給兒子寫的座右銘中寫道:“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這句話包含了人的一種處世哲學。

“和若春風”的“和”可理解為和氣、和平、和睦、和諧;“肅若秋霜”的“肅”意為堅定、嚴格、嚴肅。“外圓”是指做人做事技巧、策略、途徑和手段,使自己能識時務,知進退,審時度勢,遊刃有餘;“內方”,就是做人要認真,有自己的目標、主張、和原則,不隨波逐流,不任人擺佈。因此,為人處世應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處世之道 外圓內方

在中國文化中,圓有完整、圓滿、完美之意,圓形無稜無角,不牽不掛,完整無缺。好多象徵美好的詞彙中都用了“圓”字,如團團圓圓、花好月圓、功德圓滿、破鏡重圓、字正腔圓等等。人的行事作風所說的圓,是圓融變通,相時度勢,相機而動,體貼支持,周全和美。

而方是指方正,方正為穩定不移,四邊平直,不曲不歪,不偏不倚。內方是指為人要持有端正之心,公平之意,沉穩而不輕浮善變,心地耿直而不曲意迎合。圓和方都是人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的一種把握。

如果一個人過分講究方方正正,稜角犀利,不講策略,不善溝通,很難與人相處,也難以融入社會;反之一個人過於圓滑世故,不講原則,八面玲瓏,左右逢“圓”,見風使舵,會令人鄙視,四處碰壁,也將一事無成。

如果做人做事遵循規矩,遵循法則,堅持標準、規範和原則,這是“方”的道理;如果懂得講究策略和方式方法,靈活機動,順其自然,順應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在與人交往中,與人為善,寬以待人等,這也是“圓”的寓意和內涵。

外圓內方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方,是做人之本,是人格的自立,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有對人類文明的孜孜以求,有對美好理想的堅定追求;方,也是信仰、原則和理念體現,是嚴以律己,誠實守信,剛正不阿的一種精神。做人如果心無方正,只圓不方,那就成了沒有定位,不明方向,隨意亂滾得球了。在現實生活中,也不能只方不圓,有方無圓就像是四處稜角、靜止不動的“口”子,缺失了機動靈活,死板遲鈍,也難以成事。

圓,是做事之策,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可謂經商有道,事業有成者,他說過:“欲無辦大事之難題,必先傾全力做到圓世道、圓身心。”他認為,善做事的人,做事一定會留下一個圓滿的結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後會留下一個缺口。外圓內方的外圓也是指形圓,孫子說:“混混沌沌形圓,而不敗也。”

處世之道 外圓內方

運用形圓的方法,關鍵要理解“形”的作用。車輪呈圓狀,航船呈圓弧流線狀,為的就是減少摩擦和阻力,快速前進,人生之旅也會處處有風險,時時有阻力,如果不懂形圓,缺乏機智,缺乏駕馭感情的意志,一根筋,認死理,鑽牛角,事事計較、處處摩擦,往往只會碰得頭破血流,一敗塗地。只有 “方圓有致”才是智慧與通達的成功之道。

運用好“方圓”之理,一定會增強意志,寬闊胸襟,沉靜蘊慧,勝不驕,敗不餒,懂得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隨機應變,不為感情所左右,不為人們紛爭所迷失,無論是趨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做到外圓內方之人,也能夠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寵辱不驚,鋒芒不露,能屈能伸,能上能下,大智若愚,定會成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