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與那個時代密切相關的事物的記憶,我是70後,在我的記憶中,童年中最好的、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村裡的供銷社。供銷社在我的記憶中如此鮮明,以至於至今都可以在腦海中再現當時供銷社裡的情景,牆上的畫,每個櫃檯的具體位置,每樣商品的擺放,甚至供銷社裡幾個售貨員的樣子,甚至那個在醬油醋和水果糖櫃檯後的男售貨員滿臉的小紅疙瘩,而且,這些場景,還幾次出現在我的夢境中。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小時候,跟供銷社叫“盒子社”,因為,我爺爺那一代老人,總跟供銷社叫“合作社”,不知道什麼原因,也許這與合作社有關吧,而我們,在上學前,只是學習語音,不知道這些音節代表的具體意義,於是便聽成了“盒子社”,這便成了我們對供銷社的稱呼。“爺爺,咱上盒子社啊!”“我到盒子社打醬油。”盒子社,真是個神奇的盒子,那裡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強烈地吸引著我們。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供銷社很大,至少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是如此的。現在,我常常在村裡的街道上走過,朝供銷社的舊址看一眼,果然很大,像一個禮堂那麼大。房子還是好好的,只是門窗殘破了,幾經易主,幾次租賃,幾回改頭換面賣不同商品,最終還是寂寞了,就那麼默默地殘破著。我在它跟前經過的時候,往往會習慣性地尋找它門前那三棵高大的白楊樹,回想春天的時候,落在樹下的楊樹花穗,我們稱它們為“小老鼠”。當初門前那條寬闊平坦的路,現在已經在雨後泥濘的碾軋下坑窪不平,楊樹也不在了。我不敢久久佇足,怕我會留戀它當初的繁華,陷在時間的泥沼裡和夢幻的魔力中不能自拔。但每次經過,都會一次次勾起我對供銷社的記憶,便一次次陷入到時光的影子裡,沉思了。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供銷社坐北朝南,有東西兩個大門,是彈簧的木門,也就是推拉開後不用管便可自動彈回的,漆成綠色。我們都是走東門的,因為賣糖果、醬油醋和水果的那個櫃檯就是東面,進了東門向右一轉便是。進了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每個櫃檯上方掛著的大牌子,上面是手繪的宣傳畫,對著門的櫃檯上的畫最豔麗,最引人注目,是幾個農民在採收水果,一筐筐的蘋果和鴨梨讓人饞涎欲滴,而有一塊板上畫的是切開的西瓜,黑黑的籽,紅紅的瓤,幾乎讓人垂涎三尺了。大概小孩子認吃,所以這兩幅畫面記得最清楚。商品被歸類放置,分為幾個櫃組,東面是水果、調料、糖、糕點,北面對著東門的是文具,它西邊是菸酒茶葉,再西邊,對著西門的是布料、針線、綢子,西面是燈泡、合葉、釘子等用品。還有其他商品沒在這裡擺著,因為供銷社外面,北邊還有一個小點的供銷社,坐東朝西,賣五金,東面是外牆,有一個肉鋪,我們叫它肉槓,專賣豬肉,收蟬蛻等藥材和鐵絲、頭髮等廢品,再東邊是供銷社的後門,那些售貨員和工作人員便從後門出入。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上學的路上,我常常去商店,從東門進去,再從西門出來,這樣走上一趟,看著那些牌子上畫的水果,望梅止渴。尤其是夏天,那畫上的西瓜給人一種清涼感,是我最愛看的畫。

我最常去的櫃檯,就是那個賣醬油醋和糖果的櫃檯。那些糖果,光是看著,心裡就有一種滿足感。因此,平時,如果母親讓我們去打醬油和醋,我們都是願意去的,因為醬油八分錢一斤,醋我忘了,打完醬油醋以後,手裡往往會剩下一兩分的零錢,母親會允許我們買一兩塊水果糖。那時候的水果糖,一分錢一塊,剝開花的糖紙,橢圓形的硬糖外包著一薄層白色的糖蜜,味道香甜。在我印象中,從我們還需要踮著腳尖才能夠著那磨石板的櫃檯的時候起,我們就開始頻繁地出入商店打醬油醋並且買水果糖了。我愛打醬油和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喜歡看售貨員用提鬥往瓶子裡灌醬油和醋。醬油是用一個大些的提鬥灌一斗,玻璃瓶子裡差一點滿;醋是用一個小些的提鬥灌一斗,比醬油還要多些。看著醬油和醋順著漏斗往瓶子裡漏,真是一種享受。現在回想起來,小孩子的快樂是那樣簡單而純粹。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我關於在供銷社裡購物的最早的記憶,大約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季節已記不清了。那次,母親帶著我去了供銷社,買了一個梨。那個梨黃澄澄的,我真想馬上就吃到嘴裡。母親見我心切,沒等走到門口,就蹲下來,給我啃梨的皮。我倚在母親的腿上,看著母親白亮的牙齒啃去梨的皮,然後嚼著,梨的汁水從潔白的梨肉裡滲出來,饞得我啊,急切地要吃到梨。母親把潔白的梨遞給我,我香甜地吃起來。梨的味道早已記不清了,而母親為我啃梨皮的情景和當時急切的心情,卻至今難忘。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水果在那時是我們的奢侈品,平時很難吃到的,得了病才可以吃到水果罐頭或者水果。罐頭瓶子不是現在的樣子,是矮墩墩的,像現在的王致和醬豆腐瓶那麼大,圓柱體的,蓋子密封得好極了,要用剪刀撬好長時間才能撬開。那時的罐頭味道清甜可口,我現在再也沒吃到過那樣味道的罐頭。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除了水果糖外,那個櫃組還有其他糖果,七分錢兩塊的高梁飴,五分錢一塊的方形牛奶糖,還有一毛錢一塊的圓柱形牛奶糖(現在想來,可能是“大白兔”),只是,這些對於我們來說太過奢侈,買那樣的一塊夠買好幾塊水果糖,我們捨不得。只有當手裡的零花錢多點時,才能買一塊兩塊的嘗一嘗。我有個鄰居兼發小,叫紅妹,她父親在縣城上班,零花錢的獲得要容易得多,就總能吃到奶糖。一次,我跟她正一起玩,她帶我到她家,跟她媽媽要錢買糖吃,她媽媽給了她五分錢。我們一起到了供銷社,她買了五分錢一塊的奶糖,剝開糖紙,一股濃濃的奶香頓時飄出來。她咧著嘴,把糖放在槽牙那兒,一使勁兒咬成兩半兒,我們倆一人一半兒,香香甜甜地吃著又去玩兒了。那時候就是這樣,哪怕一分錢一塊的水果糖,只要有小夥伴跟著,也要咬成兩半兒,如果是三個人,就咬成三半兒。那時候的友情,就是這麼樸實而真摯。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除了糖果櫃檯,我去得比較多的櫃檯是文具櫃檯。我剛上小學時,第一次去了那個櫃檯,好像是父親帶我去的,買了一個彩色的鐵皮文具盒,一把木製格尺,一把小刀,一塊橡皮,一支鉛筆,至於是不是買了本子,我已經忘了。上學的時候,把這些放在一個花布的書包中,癟癟的,卻覺得成就感十足。

文具很便宜,鉛筆三分錢一支,頭上帶橡皮的也不過五分錢,格尺一毛錢一把,小刀五分錢一把,只是鈍得很,削上兩次鉛筆就削不動了,文具盒也就一塊多錢。本子雖然有,但我們很少買,都是買白紙自己釘。一張大白紙五分錢,到家後幾次對摺,根據需要疊成十六開或者三十二開的大小,用小刀割開,疊整齊,再用線裝釘好,就是一個本子。

所有本子都是兩面用的,每一張紙都很珍惜,甚至家裡有一小本作廢的收據,也裝入書包,用來當草稿紙。我有一個同學更節約,她的本子,多是黑紙的,就是現在用來砸紙錢的那種黑紙,二分錢一張,她買黑紙做成本子,更便宜。那時候,同學們都這麼節約,富裕的家庭與貧窮的家庭的孩子雖然在穿衣和文具上有區別,但沒有太大的反差,也沒有哪位同學因家裡窮或者過分節約而遭到嘲笑,因為老師經常表揚字跡工整的同學,不管字寫在什麼顏色的本子上。

即使是三分錢一支的鉛筆,也要用到實在不能再用。手握不住了,套上一個鋼筆帽,就可以握住再用了。短到鋼筆帽套住後也不能再用了,就用小刀把短短的鉛筆頭劈開,取出裡面的一小段鉛芯,放在夾鉛筆中使用。不像現在的孩子,文具盒裡是滿滿的文具,琳琅滿目,孩子們不知道珍惜。而且,這些花花綠綠的色彩和各式各樣的形狀,反而讓孩子們無心學習了。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再次,去得比較多的就是賣布料的櫃檯了,因為那個櫃檯賣女孩子戴的髮卡、花和扎的頭繩、綢子。我四五歲的時候,看三叔正給哥哥和弟弟推頭,每人一個光頭,一時興起,讓三叔也給我推了一個光頭,全家爆笑,並賜我“禿丫頭”的美名,成為弟弟氣我時的重型武器,才幡然醒悟,從那再也沒有剪過頭。頭髮很快長起來,到七歲時,已是一條又粗又長的大辮子,倒是弟弟得沾我的光,母親把我梳落的長髮留著,接在他腦後的一綹“孝順毛”上,編成一條細細的小辮子,再紮上一根紅頭繩,一直留到快上學。我的頭髮,被母親梳成李鐵梅的髮型,前邊留出劉海兒,頭頂攏出一綹偏梳一個小辮,用紅頭繩紮了,再與其他的頭髮攏在一起,在腦後梳成一個粗粗的大辮子,或者,分道中印,編成兩個麻花辮,用紅頭繩紮緊。給我梳頭是母親每天早晨必修的功課,一直到二年級時我自己會梳辮子了為止。母親只要帶我去那個櫃組,多是給我買紅頭繩。其實就是粗的毛線,蓬鬆柔軟,顏色鮮豔,除了有紅色,還有粉色,可愛極了。只是用的時間長了,就細了,舊了,甚至斷了,母親就給我換新的。過年的時候,哥哥和弟弟會得到鞭炮,我則得到新頭繩和新綢子。綢子是細紗狀的,有紅色、粉色、綠色,兩毛錢一尺。每到過年,我奶奶和我母親都會給我買上二尺綢子,在辮子梢上紮成一兩朵花。“新年到,新年到,閨女戴花,小子要炮。”奶奶經常這麼說。有一年,奶奶還真給我買了一朵花,紅色的油紙做成重疊的花瓣,綠色的油紙做成葉子,用一根細鐵絲別在頭髮上,增加喜氣。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關於在供銷社購物的最後的記憶,是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我去西面那個賣日用五金的櫃檯,買合葉和電源插板。是父親讓我買的,因為不久前買的插板,很快就壞了。臨來的時候,父親罵了一頓街,說現在的東西質量太次了,用不了幾次就壞了,以前的東西用多少年還是那樣。那時候,隨著改革開放之風,市場正在放開,那些劣質的產品,不知使誰的腰包先鼓起來了。

舊影:關於供銷社的記憶

自九十年代起,小賣部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供銷社便日漸萎縮了。後來,便撤了,承包給個人做別的生意。再後來,幾經易主,生意不做了,那房子便荒廢了。我每次經過那裡,都會產生很複雜的心情,有懷念,有失落,有溫暖,有傷感。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才會知道,那裡曾經有過怎樣的繁華,曾經怎樣地吸引著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心,也曾經怎樣,把樸素而真摯的親情、友情一次次地上演,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著人性的溫暖,經久不息,日久彌新。

惟有默默地憑弔罷了,憑弔那些久違的快樂,那些流逝的青蔥歲月,和那個湮沒在滾滾紅塵中的簡單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