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東擴2

秦穆公在戰場上俘虜了晉惠公,要殺要放,本來全憑秦穆公一句話。現在,周天子求情,夫人也求情,秦穆公該怎麼做呢?按理說,秦穆公完全可以我行我素,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但秦穆公卻說:我俘虜了晉惠公,自以為辦了一件大事,本想用他祭天,以報天下。可是現在天子來說情,夫人也為此事發愁。於是,秦穆公跟晉惠公訂立盟約,答應讓他回國,並以諸侯之禮相待。

秦穆公東擴2

秦穆公此舉,再次在道義上得了分。晉惠公背信棄義,戰敗被俘。秦穆公本可以殺了這個忘恩負義之徒,結果,秦穆公以德報怨,再次放他回國。

秦穆公在晉國內亂之際首立晉惠公,結束了晉國的內亂,一救晉難;在晉國旱災之時,送糧販災,二救晉難;在晉惠公企圖趁秦國災荒而興兵攻打秦國之時,俘獲了晉惠公,並再次送他回國,三救晉難。

從秦穆公三救晉難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成熟、大度、負責任的秦穆公。而且,在三救晉難的過程中,秦穆公不僅政治上得了滿分,秦國自身也有了重大創穫——秦國勢力在向東大規模地擴張。秦穆公再次送晉惠公回國後,晉惠公獻出晉國河西的土地。

同時,晉惠公還派他的太子圉(yu,語)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圉。這時候,秦國的地盤向東已經擴展到陝西、山西的黃河一線(是時秦地東至河)。

再說武力。

秦穆公的武力不用多講,擁立晉惠公,靠的是軍事實力作後盾,秦穆公與晉惠公的韓原之戰也顯示了秦國的軍事力量。靠道義實施的話語權需要依託背後的軍事武力作支撐。所以,秦穆公是兩手(政治、軍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國君。

晉懷公逃歸繼位秦穆公迎立重耳

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8),晉惠公的太子圉逃回了晉國。原因是太子圉聽說父親晉惠公病重,擔心自己在秦國當質子會失去繼位的機會,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緊急時刻回到晉國。

第二年(前637),晉惠公病故,從秦國逃回晉國的太子圉被立為國君,他就是晉懷公。

這是秦穆公東擴要面對的第二位晉國國君。秦穆公三救晉難,對晉惠公施行的是懷柔政策。對晉懷公,秦穆公卻決定將他拉下馬來,另立新君。

秦穆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對晉懷公非常不滿。

秦穆公對晉惠公的食言和背義也很不滿,但是,秦穆公對他還是三救其難;對於晉懷公,秦穆公更為不滿,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晉懷公拋棄了自己的女兒秦贏,偷偷跑回晉國繼位。

既然秦穆公認為晉懷公非常可惡,當然想找人取而代之。此時,晉惠公的兄弟公子重耳在外流亡近二十年到達楚國,長期流亡在外的重耳,即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於是,秦穆公派人到楚國迎來重耳,並且把被圉拋棄的自己的女兒再嫁給重耳,雖然重耳開始不同意迎娶秦穆公這位二婚的女兒,但是,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把她娶了回來。

重耳是晉懷公的叔叔,娶了晉懷公的妻子,就是娶了自己親侄子的妻子。有人說這是**,其實當時的倫理觀念並不在意這些,歷史上真正重視婚姻中的輩分是宋代之後的事情。

重耳娶了被晉懷公拋棄的秦穆公的女兒,獲得了秦穆公的敬重,於是,秦穆公對重耳報以重禮,堅決支持他回國繼位。

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二月,在晉國大臣的支持下,重耳被秦穆公武裝護送回國,繼位為君,史稱晉文公。之後,晉文公重耳派人殺死了自己的侄子晉懷公圉。

秦穆公圍鄭燭之武退師

晉文公是一位英主。他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強大的楚國,迅速成為一代霸主。

秦穆公東擴2

面對晉文公治理下迅速強大的晉國,秦穆公首先採取了全面合作的態度。

一是協助晉文公解決周襄王時的內亂(秦穆公將兵助晉文公入襄王),二是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幫助晉文公圍鄭。但是,這一次圍鄭,對秦穆公觸動很大。

晉文公這一次攻打鄭國主要是出於私怨。當年晉文公重耳流亡到鄭國時,鄭國國君對他很不友好(過鄭,鄭文公弗禮),重耳耿耿於懷,因此,重耳當上了晉國國君後,便要討伐鄭國,以雪此仇。

面對秦、晉兩個大國的圍困,鄭國決定派出使者燭之武遊說秦穆公。夜間,鄭軍把燭之武用繩子從被圍困的城牆上放下來,讓他面見秦穆公說:秦、晉兩國攻鄭,鄭國已經知道自己要滅亡了;但是,滅了鄭國,對秦國並不利。因為從地理上看,鄭國與秦國之間還隔了一個晉國。滅了鄭國,只能擴大晉國的領土,對晉國有利,而不是對秦國有利。鄰國的土地增多了,只能使秦國的領土勢力相對變小(鄰之厚,君之薄也)。而且晉國貪得無厭,向東滅了鄭國,必然向西擴張,如果不侵佔秦國的土地,它還會向哪裡擴張(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秦穆公東擴2

燭之武這番話深深觸動了秦穆公(秦伯說),秦穆公馬上與鄭國訂立盟約,而且派了三位將領幫助鄭國防守(使祀子、逢孫、揚孫戍之),自己才撤兵。秦穆公突然撤兵,晉文公無奈,亦撤兵而回。這次圍鄭,不了了之。兩年後(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晉文公去世。

賽叔哭師穆公伐晉

恰在此時,兩年前秦穆公派駐鄭國的秦將杞子捎信給秦穆公,說鄭國人已經非常信任我們,讓我們掌管了鄭國北門的鑰匙(北門之管),如果派兵悄悄進軍,鄭國的國都就可以輕鬆地拿下來(國可得也)。

秦穆公聽說後,立即徵詢兩位重臣百里奚、蹇叔的意見。這兩位重臣都堅決反對遠程襲鄭。因為,秦國的勢力在今陝西,鄭國的都城在今河南新鄭,中間隔著一個強大的晉國。所以,百里奚、蹇叔認為:“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我們沒聽說過千里奔襲能成功的。因為,如果長途跋涉去偷襲一個國家,最終很有可能會拖垮自己的軍隊;對方也一定會有所準備,恐怕勞而無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但是,這一次,秦穆公是鐵了心,決心奔襲鄭國,連百里奚和蹇叔的話也聽不進去了。

在與晉國周旋的三十餘年中,秦穆公一直非常謹慎,一直不急於東擴。為什麼這一次秦穆公要堅決東擴了呢?第一是因為晉文公去世;第二,秦穆公自我感覺良好。

秦穆公自繼承王位以來,和晉國四位國君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接觸頻仍,只有剛剛繼位的晉襄公他還沒有來得及打交道。這四位晉國國君中,秦穆公最器重的是晉文公;晉文公的去世讓他感到晉國有作為的國君己經沒有了,他可以放心大膽地東擴了。

秦穆公自繼位以來,在東擴的道路上一直非常謹慎,從不敢邁大步。秦穆公三救晉難,打的都是政治牌,但是,此時秦穆公已經在位三十二年,人生的旅途已經走完大半,秦穆公的耐心也到了極限。所以,這一次,秦穆公重新部署,開始打軍事牌了。

於是,他任命了三位將軍,其中,就有百里奚的兒子百里孟明視、蹇叔的兒子西乞術。

出征的那一天,百里奚和蹇叔兩個人放聲大哭。賽叔一邊哭,一邊說:“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秦穆公派人衝著蹇叔大吼:“你懂什麼?如果你活到中年,你墓地上的樹都有兩手合圍那麼粗了。”(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他還怒氣衝衝地對百里奚、蹇叔說:“孤發兵而子沮吾軍,何也?”兩位老臣回答:我們不敢影響軍隊士氣,只是我們倆的兒子都要從軍。俺倆年齡大了,恐怕他們這一去我們就見不到兒子了。然後,兩個老臣對他們的兒子說:你們肯定要打敗仗,而且一定是在殽山。那就是秦軍的葬身之地,我們只能等著在那裡給你們收屍了。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秦兵東進,到了滑國,鄭國商人弦高帶著十二頭牛到周地去賣,剛好碰見秦軍,他害怕被秦軍殺掉或俘虜,就獻上他的牛,並且假託鄭國國君的命令說:聽說貴國要丟討伐鄭國,鄭君已認真做了防守和抵禦的準備,還派我帶了十二頭牛來慰勞貴國士兵(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修守禦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

秦國的三位將軍一聽這話,立即商量說:我們要去襲擊鄭國,鄭國現在已經知道了,去也襲擊不成了。於是滅掉滑國。滑國當時是晉國的附屬國。

此時,晉文公還沒有安葬。太子襄公憤怒地說:秦國欺侮我剛剛喪父,趁我辦喪事的時候攻破我國的滑國(秦侮我喪,因喪破我滑)。於是發兵在殽山阻截秦軍,把秦軍打得落花流水,不僅全軍覆滅,還俘獲了秦國的三位將軍。

晉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兒,她替秦國三位被俘的將軍求情說:我父親對這三個人恨之人骨,您放他們回國,好讓我父親親手殺了他們。晉襄公便放了這三位將軍歸國。

百里孟明視等三位將軍回國的時候,秦穆公穿著自色喪服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們,向他們三個哭著說:寡人因為沒有聽從百里奚、蹇叔的話,讓你們三位受了屈辱(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二三子),你們三位有什麼罪呢?你們要準備全力洗雪這個恥辱。秦穆公不但恢復了三個人原來的官職棒祿,還厚待他們。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穆公派孟明視等人率兵進攻晉國。秦軍渡過黃河就把渡河的船全部燒掉,以示不凱旋不回國之心。我們都知道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但一般不知道沉舟這一戰法的專利應當屬於秦穆公。

秦軍眾志成城,沉舟而戰,晉軍震恐。結果,這一仗秦軍大敗晉軍,奪取了王官(今山西聞喜南)和鄗(jiāo,郊)地,為殽山戰役報了仇。

秦穆公渡過黃河,親自為殽山戰役犧牲曝骨三年的將士築墳、發喪、痛哭三天,並向秦軍發誓說:古人辦事都要虛心聽取老年人的意見,所以不會有什麼過錯。我自己沒有采納百里奚、蹇叔的勸告造成重大過失,我要讓後代永遠銘記這次過失(令後世以記餘過)。

秦穆公畢生致力於東擴,終於打敗晉國,報了殽山戰敗之仇。但是,秦軍雖然取得了這次勝利,晉國的軍事實力仍然沒有受到重創,晉國仍然是秦國東擴的最大障礙。遺憾的是,秦穆公並未完成這項歷史使命就撒手人寰。

秦穆公是一代英主,他在位三十九年,東平晉亂,西伐諸戎;招賢納士,用由余霸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用百里奚、蹇叔,與東方強大的晉國周旋,見機行事,逐步蠶食其土,並在諸侯國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然而,穆公去世之後,秦國曆經十五代國君,近二百六十年,都忙於爭權,無所作為。直到秦孝公,才重新續寫了秦國的崛起之路。那麼,秦孝公是如何重整旗鼓、開疆拓土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