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前瞻丨生豬期貨:品種概況

生豬的定義

豬,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繁殖快。有 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交配,妊娠期約為4個月。平均壽命20年,是五畜(牛、犬、羊、豬、雞)之一。

豬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豬科動物家豬的肉。其性味甘鹹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營養成分 。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

新品種前瞻丨生豬期貨:品種概況

我國生豬產業發展階段

養豬是我國的傳統養殖業,具有悠久的歷史,豬肉是我國消費者十分喜愛的食品,但長期以來生產方式落後,生產水平低下,大部分生豬是以農戶散養為主。自建國以來,我國十分重視生豬的生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生豬生產的發展歷程並不順利,從建國到上世紀末我國養豬業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恢復發展時期(1949-1957年)

各項畜牧業發展政策穩定,生豬實行“私養公助”的政策,生豬生產恢復到抗戰前水平。

(二)曲折發展時期(1958-1966年)

前期即“大躍進時期”社會背景和政策不穩定,生豬發展政策是把私養的豬收歸集體,大辦“萬頭豬場”,加之農業減產,飼料奇缺,畜禽產量全面下降,供應十分緊張,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生豬生產遭到巨大破壞。後期即調整(1961-1966年)實行“公養與私養並舉,以私養為主”的政策,以養豬業為主的畜牧業又獲得迅速發展。

(三)緩慢發展時期(1967-1976年)

文華大革命的發生,生豬飼養量大幅下降,使這個階段生豬生產發展非常緩慢。

(四)改革發展時期(1977-1985年)

這一階段生豬生產各方面的政策都處於改革之中,生豬生產平穩發展;中央要求“大力發展畜牧業,提高畜牧業在農業的比重”,“繼續鼓勵社員家庭養豬養牛養羊,積極發展集體養豬養牛養羊”,極大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這一階段畜牧養殖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五)快速發展時期(1986-至今)

利於生豬生產發展的社會環境和飼料糧保障以及開放的市場條件,生豬生產取得了快速發展以及巨大的成就。前三個時期是傳統養豬為主的階段,後兩個時期是由傳統向現代養豬的過渡階段。

我國主要生豬品種的來歷

杜長大外三元豬為當代世界養殖業中最為優良的雜交組合,其後代抗逆性強,具有十分明顯的雜種優勢。我國規模養豬場養殖的生豬以外三元為主,以“杜長大”三元雜交商品豬為主的外三元商品豬佔據了我國生豬出欄量的80%以上,種豬群則主要依賴進口。

新品種前瞻丨生豬期貨:品種概況

所謂外三元豬,即由三個不同的品種雜交而來,而且祖代全部來自國外。一元豬中的長白豬和大白豬可以互為父系和母系,它們的最大優點是瘦肉率高,且其後代長大豬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種豬杜洛克,被稱為萬能種豬,是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種豬,其主要優勢為增重快,飼料報酬高,瘦肉率高以及抗逆性比較強等。

生豬生長髮育階段

一頭商品豬從出生到上市出欄需要6個月的時間(體重約110kg),其生長階段可分為哺乳期(3-4周)、保育期(6-8周)、生長育肥期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的生長體重分別為仔豬斷奶重7kg,保育下網重25kg,180日齡出欄重110kg。不同生產及飼養管理水平,各階段生豬體重均有差異。

商品豬對應的上游為二元種豬長大豬,其中二元公豬全部閹割育肥出欄,二元母豬經生長、育成、選留作為後備豬進入繁殖序列。後備豬在體重達到120kg、生長日齡達到240d、發情次數達到兩次及以上開始進行配種,妊娠114天后分娩。“分娩—哺乳—保育—育肥—出欄”完成一個生長週期。在商品豬市場當中,我們經常被所謂的“豬週期”所困擾,這其實與豬的生理生長週期是密切相關的。二元母豬在240日齡配種,妊娠期114天,育肥出欄需6個月,約為18個月,就是1.5年。所以通常一輪完整的“豬週期”大致為3-4年。

新品種前瞻丨生豬期貨:品種概況

生豬產業鏈

2017年,我國生豬出欄量為6.89億頭,按照14元每公斤,出欄均重110公斤計算,當年我國生豬總產值1.1萬億。生豬的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包括飼料、豬仔以及疫苗,產值大約0.45萬億;中游主要為養豬場的飼養成本以及防疫成本,產值約為1.1萬億;下游主要為屠宰和流通環節,總產值約為1.4萬億。

生豬的上中下游產業鏈中,產值增加最大的階段為中游的養殖環節,這一部分的增量主要來自於飼料成本,據估算飼料成本大約佔到養豬場總成本的60%左右;養豬場的其餘成本還包括人工折舊成本,仔豬成本以及藥物防疫成本。

新品種前瞻丨生豬期貨:品種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