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與血的榮耀: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吊打日軍33師團

1942年,日寇第三十三師團沿伊洛瓦底江北進,駐緬英軍不能抵擋,3月7日,三萬英軍潰逃,仰光淪陷。4月1日卑謬、普羅美兩地淪陷,4月5日察葉特模淪陷,4月6日阿藍廟淪陷,4月14日,馬革威淪陷。4月16日,這天倒沒有地方淪陷,因為敗退的英軍被日寇堵在仁安羌油田。駐緬英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向向遠征軍求援。羅卓英令孫立人率領新三十八前往救援,新三十八師同日寇血戰三日,完勝日寇,打退日寇三十三師團,解救英軍7000餘人。

鐵與血的榮耀: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吊打日軍33師團

遠征軍時期的孫立人將軍,眉眼中皆是英氣

1942年4月16日,日寇第三十三師團,以214、215兩個主力聯隊迂迴到英軍後方,將英軍第一師,以及一個裝甲營,圍困在仁安羌油田。此時英軍一路奔逃,所帶物資輜重本來就不多,又陷入重圍之際,時刻都有崩潰的危險。亞歷山大將軍向遠征軍,緊急求援,遠征軍第一路司令羅卓英將軍,命令和被圍英軍最近的新三十八師趕赴救援。

鐵與血的榮耀: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吊打日軍33師團

英軍的坦克

4月17日,新三十八師孫立人師長令副師長齊學啟率領113團為先頭部隊,自己親率112團隨後跟進。同是駐緬英軍第一軍司令達斯利姆派出英軍輕戰車12輛、山炮3門助陣。

4月17日清晨,113團到平牆河北岸即與日寇駐紮在平牆河北岸高延大隊交火,113團英勇奮戰,其實奮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士兵一路在酷熱中行軍,口渴難耐,急需擊破敵軍佔據河道,後來的報告中記載“晨四點三十分,我軍對用輕重機槍對敵陣地猛擊,我第一線官兵為了水,要活命,趁凌晨黑幕,拿出百米比賽的速度向敵營疾馳,敵從睡夢中驚醒,刺刀手榴彈已上身,敵陣遂解。”。日寇高延大隊因損失慘重,撤逃到平牆河南岸。113團佔據北岸,初戰告捷。此次戰鬥僅日寇留下的屍體就達300餘具。

鐵與血的榮耀: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吊打日軍33師團

仁安羌地區的日寇

孫立人將軍親率指揮人員,觀察南岸地形,發現南岸的兩個高地,即501高地,510高地分別被214聯隊,215聯隊佔領。我方須仰攻敵軍,且以兩個團對日寇兩個聯隊,本身兵力就處於劣勢。一旦日軍摸清救援兵力,再自上而下衝擊,別說救援任務能不能成功,就連113團,112團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任務很艱鉅。

19日清晨,趁著茫茫霧氣,113團,112團猛攻仁安羌東北角,聲勢浩大,仁安羌油田,滿布的油管,油管,油桶,在炮火的轟擊下燃起熊熊烈火,同是被困英軍的膽氣也被我軍激發出來,英軍強行突圍,3000英軍猛攻東北角501高地,內外夾擊日寇。日寇全線崩潰,214聯隊率先向南逃竄,215聯隊也撤出油田地區。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日寇214聯隊臨時指揮所設在洋灰橋下,被113團一營給突擊掉了,使日寇的指揮陷入混亂。當然,遠征軍的英勇也是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孫立人後來回憶:“本來我部官兵,平時處處受欺,時時嘔氣,早就想找一作戰機會,

一顯身手,藉以洩胸中憤慨不平之氣,所以此次出發,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士氣的旺盛,戰鬥意志的堅強,無以復加,真如怒馬奔騰,喊也喊不住。

鐵與血的榮耀: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吊打日軍33師團

遠征軍中的小戰士

19日下午3點,仁安羌油田地區日軍被肅清,英軍第一師七千人救出重圍。112、113團又乘勝追擊,搶回被俘虜的英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五百餘人,搶回汽車數百輛,騾馬一千多頭。此次戰役擊潰33師團中的兩個聯隊,據日寇33師團作戰資料,此戰日寇傷亡730人,戰死596人,失蹤124人,受傷20人(這個數據是日方記錄,有嚴重縮水),而遠征軍記錄,我方犧牲257人,負傷362人,合計傷亡619人,小於日軍,且取得了預期的戰略目標。

仁安羌的捷報,驚動英倫三島,迅速傳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同盟國的讚譽,孫立人成為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他後來得到美國羅斯福總統授予的“國會勳章”。英國皇帝喬治六世也授予孫立人“豐功勳章”。中國政府則獎給他“四等雲麾勳章”,這三個勳章含金量很高。擔任主攻的113團團長劉放吾,也受到中英雙方的嘉獎。1992年4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訪問美國時,特意去看望了時年93歲定居在美國的劉放吾將軍,以感謝劉放吾將軍50年前在仁安羌戰役中,拯救了英軍。

鐵與血的榮耀: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吊打日軍33師團

撒切爾夫人看望劉放吾將軍

參考文獻: [1]劉亦實:《緬甸蕩寇志》

[2]《抗日戰爭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中國遠征軍史》 重慶出版社 ,1994 年版

[4] 戴孝慶、羅洪彰:《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戰紀實》,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5]李普 《在緬甸追蹤中國遠征軍真相壯士一去不復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