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健易保CEO張聖明


葛嶺錄·人物記

1

健易保CEO,張聖明太忙了。

從過年到現在,他沒給自己放過一天假。這是他出差上海的第一天,他給客戶講方案,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中間換了五波人,每換一波人,健易保的介紹、模式、可以提供的服務他就必須再講一次,那天他重複講了五次。

出差已經是常態,按道理說,住酒店他早就習慣了,可那天夜裡他睡得並不好,輾轉反側。

第二天起來,他感覺有點累。

來不及想太多,他又開啟了新的一天,和昨天一樣,他要去見許多客戶。到了下午三點,他覺得自己太疲倦了,硬撐著,他向別人講他早就牢記於心的PPT。

他太拼了,不為別的,他怕耽誤公司的進度。這個月對健易保來說太重要了,公司架構剛調整完,上海的辦公室剛剛成立,許多的事情等著開展。

第三天,他太累了,選擇電話會議溝通,可那個電話會一開就是七個小時。

你看到的不是個例,這是大多數創業者的真實寫照。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很強的驅動力,用力奔跑,沒人願意停下來。

2

張聖明在外資藥企負責過市場,也有過保險行業的從業經歷。時間一長,他慢慢意識到保險和醫藥可以做結合。

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張聖明出席活動

2015年以前帶病投保是不可能的,但是之後國家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允許患者帶病投保,政策上有鼓勵;醫藥行業政策頻發,醫藥銷售面臨轉型壓力,藥企有痛點;還有零售藥店競爭激烈,發展遇到瓶頸,轉型迫在眉睫。

有了創業的想法後,張聖明問了身邊許多人的意見。大家都覺得保險+醫藥的想法不錯,但是他不懂融資、不懂創業,這麼做實在太魯莽了。

儘管不被支持,但張聖明很篤定,問其他人不是猶豫,是在尋找具體的路。

2016年年底,健易保成立。

如果你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你就會知道,慢粒白血病人是需要長期服藥的。如果你再多瞭解一點醫學常識,你就會明白,大量的慢性病都需要長期服藥,堅持用藥可以顯著降低發病率。

醫療費用可以迅速拖垮一個家庭。看病難、看病貴,其實出在醫保報銷以外四成的自費部分,如果商業保險可以解決,那可挽救無數家庭於水火之中。

保險公司能滿足藥企的痛點,藥企能滿足保險公司的痛點,保險公司可以滿足患者的痛點,而中間的橋樑是零售藥店。張聖明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健易保會和保險公司一起開發保險產品,參與保障標的、保障責任、費率精算等設計工作,保險公司同時授權健易保對某些險種的申述理賠工作進行協助處理。

目前,健易保已和安心保險達成深度合作,並和復星集團就保險產品開發、保單服務、醫療數據和健康管理服務等達成戰略合作。在全國覆蓋藥店超過1.5萬家,今年計劃新增3萬家藥店,與超過15家醫療企業合作。

市場已經被驗證,據國家衛計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現有慢性病患者已經超過2.6億。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問題研究及政策建議課題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人民健康需求不斷上升,商業健康保險市場將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以2012年——2017年間的保費收入五年複合增長率38%為依據,預計到2020年健康保險市場規模將超越一萬億元。

考驗健易保的是張聖明和團隊的綜合能力,先發優勢不是絕對優勢,他們必須跑得更快。

3

一度他懷疑自我,融資階段講BP不流暢,每天對著鏡子練習。那三四個月常常發生的情況是,只要你見到他,他就會對你講健易保是幹嘛的。末了,他還要追問,你聽懂了嗎?

如果這個行業以外的人能聽懂,說明火候也就到了。張聖明做到了,一開始他講完BP沒有投資人給反饋,但後來的情況是去見十家機構,有八家會做出反饋。

與普華資本接觸下來,張聖明覺得不錯,雙方都有意向。但狀況還是來了,在普華資本的投委會上,張聖明發揮失常,講砸了。

即便在融資不順,被投資機構拒絕;公司經營出狀況,差點發不起工資的境況下,他也從來沒想過放棄,現在就更不會了。

他分析了原因,由於他的失誤導致在場有一位投資人對健易保的模式理解有偏差,從而不看好,投了反對票。

扳回一局的機會還是有的,張聖明和合夥人決定去杭州碰碰運氣,這絕對是一個概率事件,即便知道那位投資人的辦公地點,他們也不會恰好就能遇見。

2018年的2月,新聞裡頻繁報道杭州大雪的消息,受天氣原因,去往南方的多列高鐵晚點、多架飛機停運。那天他們從北京飛往杭州,飛機晚點了好幾個小時,好不容易到了杭州,但是打不到車。

他們一邊在機場排隊,一邊打開滴滴試圖兩種方法並行,但大雪來了,運力緊張,就連打車也得憑運氣。有的時候一下來了三輛出租車,而有的時候半個小時一輛出租車也沒有。直到凌晨兩三點,他們才到了酒店。

第二天,也沒少碰壁,到了下午想見的投資人依舊沒有見到,他們決定離開。可出去轉了一圈,他們心有不甘又返回去了。戲劇化的是,一回去,張聖明就看到了那位投資人。他一股腦把想講的話都說了出來,這一次,張聖明打消了投資人的顧慮。

融資問題解決了,普華資本投了健易保。幾段故事交匯到一起,有著相同的走向,他努力,他不放棄,之後事情有了轉折。


對話健易保張聖明

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葛嶺錄:有創業想法的時候是很篤定的,但真正實施的時候其實還是會發現有許多狀況是意料之外。

張聖明:一開始做覺得一切順利,融資不是困難、業務不是困難,但從第一天開始,發現處處是困難。受傳統行業影響比較多,認為有關係才能做成生意,把全部的精力用於去運營關係,導致沒有把產品打磨好,沒有把自己的服務模式做好。

足足有八個月的時間,我們沒有去談新項目,每天都在拓展關係,這個藥企的,那個保險公司的,每天都在處理這些事。後來真正迴歸到產品和服務模式上,才意識到,產品好足以打動客戶。

葛嶺錄:一開始融資的時候,很不順利。

張聖明:當時真的產生了自我懷疑,覺得是不是自己背書不夠強,各方面能力跟不上。後來講BP都沒信心,換合夥人去講。但另一方面我也在想,投資人可能是在質疑模式,要麼是沒聽懂我們講的,要麼是模式太新不敢投。

我問過一個和我關係非常好的投資人,他說融資是這樣的,你對項目和行業的認知沒到,說出花來也沒用,打動不了投資人。一旦感覺到了,不需要說太多,投資人也能理解。

我一開始不信,但在做業務和融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是對的。你需要對行業有很深的理解,需要熟記政策法規,需要知道客戶的痛點是什麼,投資人在意的點是什麼。每天實現自我更新。

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張聖明接受葛嶺錄採訪

葛嶺錄:現在總結起來,會覺得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嗎?

張聖明:經驗不足更像是推脫,我覺得還是自己當時沒想好,戰略和格局都不足。

葛嶺錄:我聽說你為了講好BP,天天對著鏡子練習。

張聖明:對,那段時間很痛苦,持續了三四個月。真的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剛開始講BP,抓不住重點,想克服,怎麼辦呢,每天對著鏡子練習幾遍。當時已經魔怔了,見到父母我也會介紹說健易保是什麼樣的一家公司,一遍一遍地說,最後達到什麼效果呢,讓外行人也能懂我們公司是幹什麼的。

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張聖明與團隊合影

葛嶺錄:現在考驗健易保的是什麼?

張聖明:我覺得很多企業是沒有壁壘的,就看誰快,誰佔有市場多。在現階段,創新和人才是我們的壁壘。第一,企業內部人才的積累和培養。第二,健易保創新的速度,我覺得還要更快。

對在夾縫中,做巨頭之間生意的公司來說,前期存在價值就是它的創新,它如何去顛覆巨頭之間的合作模式,建立新的機制。每個企業都在提創新轉型,產業升級,但是對我們來說,創新不是一個口號,它是我們公司的命。

葛嶺錄:五年以後健易保會做成什麼樣?

張聖明:五年以後我覺得健易保可以實現兩件事,第一就是改善現在所有帶病人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民生問題。

第二,我覺得五年之後健易保會成為集保險、健康管理為一體的一家綜合性的公司,可以滿足患者的健康管理以及醫療支付的訴求。

葛嶺錄:凡事都要親力親為,這是導致你過度繁忙很重要的原因,可以這麼說嗎?

張聖明:對。公司需要一定的人才基礎才能達到不親力親為,但是目前來看,既懂藥企又懂保險,還懂藥企服務的,真的非常少。公司不僅需要培養行業內的認知,還要培養整個公司內部的認知。項目太創新,沒有人上手就能做。

隨著人員迅速增長,每件事都由我來主導肯定也不現實,於是我就梳理了公司架構,把公司分為了五個模塊,每個模塊只派一個人向我彙報。

健易保張聖明:醫療+保險誕生的大生意

葛嶺錄:保險公司、病人、藥企,你覺得最難攻克的是哪個?

張聖明:我覺得是階段性的。第一步,我們先說服了藥企,通過藥企去佈局到他們合作的藥店,在藥店裡病人可以領取相應的保險產品,這時候藥企難。第二步,結合藥企去佈局線下藥店,這時候零售店最難。

最後,我覺得是個持續性的難題,教育用戶。保險的名聲之前並不是特別好,大家一聽保險就馬上想到傳銷、騙錢之類的,所以我們需要讓患者知道真正的健康險產品,並且意識到保險不是騙人的。

葛嶺錄:你覺得自己身上的不足是什麼?

張聖明:我覺得還是管理。對我自己來說,無論是時間的管理和效率的管理,我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公司來說,從一開始10個人到現在30個人,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管理方式肯定是不一樣的。

每一個年輕的創業者都需要去鍛鍊和磨鍊,沒有人天生就是管理者。我覺得管理不光是我的問題,應該是每一個年輕創業者都會碰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