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在古代,大家行軍作戰時,有一句話的大體意思是:儘管作戰時需要的將士和馬匹還沒有行動,但是一定要先把糧草運到作戰的地方。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因為糧食能夠為將士們作戰提供很好的保障。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從這句話中,我們也很容易地就看出了糧草在軍事作戰時,發揮出的重大作用。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古代人民作戰時需要的食物。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其實隨著人們生存的經驗越來越多,各個朝代對於行軍打仗時需要的糧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襯托出我們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重大進步。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從秦朝一直到唐朝,大家都是用粟米,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小米,作為最主要食物。在那時,粟米在北方地區的種植是非常廣泛的,而且它的產量也是非常高的,所以大家在種植粟米之後,不僅僅能夠滿足軍隊作戰時的需要,還能夠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問題。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一些相關的記載中顯示:在漢朝的時候,一匹馬需要吃素米的量是一個人吃粟米量的六倍。當時的軍隊非常強大,馬匹的數量就有四十萬,這足以見證了當時對於糧食所消耗的量是非常大的。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按照我們現在的一些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計算,當時對於一個勞動量很大的人來講,每天至少要吃一斤多的粟米,才能夠滿足他各項活動所需要的能量。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在軍隊裡,大家一般都是吃兩頓飯的。在宋朝以前,大家的主食依然是以用小米為主。但是隨著小麥這種農作物的種植,在北方慢慢地變多,所以小麥也逐漸開始作為軍隊的食物來源。

古代戰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它就是粟米

小麥在一開始時,是被大家直接帶著殼煮,這樣做的小麥吃起來是有一些困難的,後來在受到遊牧民族的影響之後,大家就開始把小麥去掉殼之後,碾成粉來製作各種食物,比如炊餅,還有面片等等。這些由小麥製成的新食物,受到了軍隊戰士們的熱烈歡迎。在人們對它們不斷地改造加工之後,製成的食物也是越來越多。

其實我們現在的主食與之前相比還是米、面等等。變化並沒有發生太多,但是那個時候大家的生活質量真的是很低,除了主食之外,對於人們所需要的其他元素,是沒有辦法及時進行補充,這也就導致了軍隊中每個戰士的體質、以及整體的力量比較弱。但是,他們依然堅持在戰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