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人生,從擺脫焦慮開始

智慧的人生,從擺脫焦慮開始

為什麼焦慮會成為現代人的標配?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人在奮鬥的同時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多了,人自然會焦慮。

在網絡上看到有人說“我的夢想和焦慮一樣多,我的焦慮和白髮一樣多”,看完之後突然感覺扎心了。

同樣焦慮感十足的還有來自香港的一位90後姑娘:“我才24歲,卻如此焦慮,想做一番事業,卻擔心自己的才華撐不起夢想……”

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年輕人了,他們一方面因為有更多的慾望而焦慮著,另一方面又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而感到無力。

那麼要如何擺脫焦慮,或者說如何讓自己不被焦慮感所影響呢?這個問題,其實古人很早就給出了答案。

智慧的人生,從擺脫焦慮開始

01“欲速則不達”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整個世界都產生了聯繫,隨著那些成功人士的大量顯現,年輕人受到越來越多的刺激,自然就會產生更強烈的成功欲。

其實,這是普通人都會有的心態——羨慕和嫉妒,但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理智,而不能被一些表面信息矇蔽了雙眼。

成功人士獲得成功,固然值得羨慕,但我們卻忽視了一點。

《論語》中“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說的就是一個人過於性急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這其實就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你只看到別人成功了,但你並沒看到他們花了多長時間才取得了成功。

毫無疑問,成功都是靠不斷積累獲得的,沒人隨隨便便就可以成功。

蔣勳的《品味四講》中曾提到:“快不一定是美,有時候慢下來才是美。”

所以,收拾好情緒,腳踏實地,甘於蟄伏,才是正確的態度。

智慧的人生,從擺脫焦慮開始

02“嗜慾深者天機淺”

焦慮的另一大原因就是:慾望太多導致內心無法平靜。

《醒世恆言》裡有個故事,說的就是這一點。

唐朝時,進士出身的錄事薛某因病發高燒,高燒的第七天,他在夢中夢到自己高熱難耐,於是躍入水中,化為了一條金色鯉魚,正巧還遇到一老者在船上釣魚。

魚餌很誘人,薛某正想張嘴吃時,突然意識到,如果吃了魚餌,就會成為老者的釣物。於是,他便到在周圍遊了一遭,想要找尋其他食物,無奈那魚餌太香,肚裡又飢又餓,最終猶豫再三,薛某還是難抵誘惑,張嘴咬了那魚鉤。

莊子雲:“嗜慾深者天機淺”說的就是這一點。嗜慾,每個人都會有,但是不能讓自己的慾望過度膨脹,嗜慾深了,不僅會成為自己生活的累贅,還會影響未來的福報。

都說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入儉難,對那些本就經濟狀況不好還習慣了奢侈生活的人來說,控制慾望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時生活簡單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套用蔣勳老師的話說:“多不一定是美,有時候少一點才是美。”

智慧的人生,從擺脫焦慮開始

03“致虛極,守靜篤”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焦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內心雜念的影響。

內心雜念多了,也會干擾我們做事的效率,進而會影響情緒。

比如最近,自己每次在做事時,並沒有全心投入到工作中,而總在想何時才能完成這個任務,然後進行下一項,這個雜念其實就影響到了工作效率,任務沒有及時完成,自己就會很焦慮。

這讓我想到了李笑來老師在《財富自由之路》中提到的注意力訓練法則——坐享,就是通過打坐的方式來讓自己聚焦和控制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來克服焦慮,讓自己恢復內心的平靜。

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致虛極,守靜篤,其實就是在講,要讓心靈保持虛和靜的至極篤定狀態,並且不受影響。

只有保持篤定,不受外界負面因素的干擾,最終才能真正擺脫焦慮。

事實上,萬事萬物都遵循著自然規律,而人之所以會焦慮,就是因為自己在某些方面違背了事物的應有規律,正所謂:“流水不爭先”,只有尊重自然規律,不破壞均衡,才不至於迷失自我。

靜待自己積蓄力量,再出發,你才會在未來路上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