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打你一巴掌试试!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打你一巴掌试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咋听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却荒唐无比,让人很窝火的话。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很小就意识到,这简简单单七个字,可能会毁人一生。

两个孩子打架,被老师发现。其中一个说,报告老师,是他先打的我。老师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为什么不打别人,偏要打你?

“又打架,你好好的上课听讲,别人打你干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走你的路,他撞你干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不管你们谁对谁错,总之一个巴掌拍不响!”

“谁家正经姑娘会半夜外出?”穿这么靓出门,还不是为了那啥,一巴掌拍不响!

生活中似乎经常有这样的声音。

一个巴掌真的拍不响吗?假如是一个人的巴掌打在另一个人的脸上,也会响。如果有人要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脸不冤,相信没有人会接受,除非巴掌是他的。

当人为制造的恶性事件发生时,人们倾向于为它找原因,且不说偶发性事件是否存在必然原因,即使有,“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是最乡愿的一个。

这是对事实真相的模糊,更是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打你一巴掌试试!

一个巴掌拍不响”本质上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的遮羞布。

记得有一年派出所出告示:看好自己的人,关好自己的门,护好自家的物……并且趁月黑风高夜,开车把居民楼楼道里上了锁的自行车拉走,然后再通知居民到派出所领取,还大言不惭地说:苍蝇不叮无缝蛋,收走你们的车是让你们受到切切实实的教训!

任何一个事件,只要自己不是那个受害者,人们就会努力在被害者身上找破绽,来证明他们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些事确实是两方面都有责任,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这样的两面性。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施虐者强词夺理的“杀手锏”,用以混淆是非,甚至颠倒黑白。

一个巴掌拍不响,那是因为巴掌没有打在你脸上,所以你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打你一巴掌试试!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我见过最强盗的逻辑,没有之一。看似中立,却是无能的表现,秉持这样观点的管理者一般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欺软怕硬。

这类人的共性就是:懦弱,看到拳头就想跪,畏惧加害者,所以归咎于受害者。

还有一部分人,支持“一个巴掌拍不响”,可能并不是因为三观不正的原因,也不是看到拳头就像跪的原因。而是特别相信中庸之道,因为左右不得罪终究是最安全的。

而中庸之道的衍生物,就是“和稀泥”:何必计较谁是谁非,真分个是非出来难免伤了和气,遇事就和稀泥得了,反正“一个巴掌拍不响”。理是次要的,和气才能生财,和谐社会缺的就是润滑剂,有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条真理,就够了。

有了这条真理,是非曲直没了,公平正义没了,好人不香坏人不臭,大家遇事便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有些现象就见怪不怪了:老师被学生围殴,一个巴掌拍不响;妻子被家暴,一个巴掌拍不响;地铁被色狼骚扰,一个巴掌拍不响——如今,就连十恶不赦的罪,都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了。

世界不是平的,所以以后再有人对你说这种话,你大可以一巴掌拍他脸上,然后问他:一巴掌到底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我打你一巴掌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